【銅板農學院 NO.5】茶香。茶鄉-張福欽

您在這裡

作者
張玉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13.4.2  茶鄉.茶香/張福欽
有機茶園現生機
 
過去,茶園為要求產量及茶葉品質,常在農藥及化肥使用方式下功夫,雖然產量增加、茶園受病蟲害減少,但卻傷害了土地及人的健康。農藥越用越重,病蟲害卻不見減少,一旦打亂生態平衡要想再回復又要花更多時間。茶園要永續經營便要尊重萬物,用藥要有良知,生產自家敢喝的茶才能賣消費者。自從加入有機茶園認證後,茶園生態豐富起來,連鳥都敢在較高的茶樹上結巢下蛋,學校師生也都會定期來參觀,雖然產量較從前減少許多,但買茶的朋友變多總收入也未必以前差。
 
因為是有機茶,所以口感不比一般慣行茶佳,但有一股特殊口感略帶淡淡辛辣,仔細品嘗那就是最健康最迷人的茶香。
 
走出茶香新文化
 
在老一輩傳授豐富製茶經驗及搬出茶業副產品(茶油、茶糕等)的同時,年輕一代則偏重於茶業品質的改良以符合現代人口味,世代相激盪,碰撞出更具創新的元素。謹記父親「守住茶產的根」的交代,張福欽十餘年重心都擺在茶業種植與品種技術改良,維持木柵的「茶香」特色。數年前才與大弟、小叔合夥開茶藝館。因此,他家一年茶業產量雖僅一千多斤,但每季比賽都有不錯的成績。
 
本地茶農所開設茶館,大都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而且為避免惡性競爭,彼此自行訂出市場區隔的遊戲規則。譬如有人專賣茶和茶食,有的主打茶餐,有的則賣少許可填飽肚子的熱食,但促銷的焦點仍鎖定在木柵茶和散發淡淡香氣的茶園景緻。張老師說:「我們是以茶香和設計的景點取勝,僅供純喝茶再酌配茶食、茶葉蛋或泡麵」。
 
泡一壺木柵鐵觀音
 
據傳說「鐵觀音茶」原產於大陸福建安溪縣,在清朝乾隆年間由一位茶農「魏蔭」所發現,因魏氏篤信佛教,認其茶樹是觀音所賜,而所製茶色深沉重似鐵,故名為「鐵觀音」。「木柵鐵觀音茶」是於日據時代,木柵茶業公司委請張迺妙、張迺乾二位茶師由安溪引進,植於現在木柵國小後山及指南山觀光茶園樟湖內。
 
木柵鐵觀音茶一年可採收四~五次,春茶和冬茶品質最佳,夏秋茶因製茶技術不斷地改進,品質也相當優異。木柵鐵觀音茶屬部份發酵茶,其製法與半球型包種茶類似,惟其特點即是茶葉輕初培未足乾時,將茶葉用方形布塊包裹,揉成球形,並輕輕用手在布包外轉動揉捻,再將布球茶包放入「文火」的焙籠上慢慢烘培,使茶葉形狀曲彎緊結,如此反復進行焙揉,茶中成分藉焙火之溫度轉化其香與味,經多次沖泡仍芳香甘醇而有回韻。
 
水色橙黃顯紅,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並有純和的弱果酸味,因此品嚐木柵鐵觀音茶後,入口回甘潤喉,香氣濃郁持久,令人回味無窮。

本日學堂新知:自在泡好茶
材料:茶葉、茶具(整套茶具、鍋、碗、瓢、盆、杯都可)、熱開水
方法:用最適合自家的方式泡茶,不設限方式,只要將喝茶融入生活即可。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