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身邊的遠方-加倍奉還的食物輻射污染

您在這裡

作者
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釣客在關東千葉縣江戶川裡釣起的鰻魚,經檢驗發現每公斤含有140貝克的放射性物質—銫,超過日本現行規定的100貝克/公斤標準 。千葉縣政府要求漁會盡量不要販售在江戶川捕撈的鰻魚,而東京都政府呼籲釣客提高警覺。

東京電力公司公布從福島核一廠專用港灣捕獲一條六線魚,被驗出體內輻射污染高達每公斤七十四萬貝克的放射性銫,是日本食品安全標準的7400倍,且超越前月月底發表銫含量達五十一萬貝克的另一尾六線魚,如成人食用這種高輻射污染的魚肉一公斤,可能相當於照射20次左右X光,且持續體內曝露。

南韓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自從近期福島核電廠屢屢傳出輻射滲漏、外洩等事故,對海域、土壤造成污染,近八成受訪消費者減少了水產品消費。商家表示,海產滯銷的蕭條狀況前所未見,民眾的疑懼恐慌反映在消費行為上,南韓政府也將限制進口的日本海產範圍擴大,甚至考慮全面禁止日本食品。

近在身邊的遠方

這些狀況發生在福島核災之後的2011年?311事件已然結束,離我們越來越遠吧?

不!以上情形都是2013年的消息,近三年後的今日,距臺灣2500公里之遙的核電廠事故並未告終,而是在我們身邊逐步進逼,反應爐爆炸後製造的大量放射性物質,持續在空氣中、土壤中、河川海洋中流動散佈,甚至透過植物和動物的吸收進入食物鏈,為人類所攝食,包含與日本食品互動極度密切的臺灣市場。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自2012年7月起開始密切關注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污染問題,起因為當時的衛生署(現改制為衛生福利部)打算放寬食品輻射銫-134與銫-137的限量標準,從370貝克/公斤調升為600貝克/公斤。在並未發生核電廠災變事故的臺灣放寬輻射食品的管制標準,如此舉措啟人疑竇、令人費解。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與跨藍綠民意代表展開積極阻擋行動,幸而在三個月後促使衛生署中止此項修正。

然而,輻射食品的問題並未解決,反而透過層層的抽絲剝繭,民眾方才赫然發現,福島核災的影響已經隨著一年數以百億元台幣計的日本進口食品,潛進臺灣人的生活,而我們竟渾然不覺!

污染有多少

首先,2012年9月以前,主管食品安全的衛生署僅公佈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類別」、「件數」與「是否合格」等三項資料,而其結果為全數合格。換言之,由於當時一般民眾對輻射食品相關資訊所知有限,311之後的一年半內,絕大多數的臺灣人應該並不知道所謂的「合格」並不等同於「無輻射污染」,而僅僅是指抽查的樣本低於我國的安全容許量標準。

事實上,在2012年9月底,共有114件日本食品遭檢出人工核種碘或銫的殘留,其中包含碘-131達到132貝克/公斤與 銫-134和銫-137總和高達321貝克/公斤的綠茶粉、銫驗出106貝克/公斤的小麥粉和156貝克/公斤的冷凍鯽魚等等,範圍遍及茶、水產、醬料、水果、冰棒和薯條棒等加工食品,由於符合標準,因此全數放行進入台灣市場與端上民眾餐桌。彼時,無人知道他們花了不少新台幣購買的日貨,其實可說是低階核污染食品。

撥開檢驗黑霧

一直到同年10月,在主婦聯盟等民間團體的壓力之下,衛福單位方於每週公佈的檢測結果中加入「檢出件數」、「輻射檢出種類及數值」等兩項。關心自己是否吃下輻射物質的民眾,終於從層層黑幕中得以窺見一線訊息。

然而,當我們要求衛福部告知究係那些日本進口產品遭受汙染,讓喜愛日本食品的民眾知情權利獲得保障,我國最高食品衛生主管機關卻始終三緘其口,堅守「絕不公開檢驗輻射食品名稱、絕不公布進口輻射污染食品廠商名稱、絕不說出商品鋪貨通路」,理由都是:並未違反台灣食品輻射容許值的規範,因此為了保護廠商權益,不得公布。如此做法,怎不令民眾心驚膽寒地質疑:衛福部的公職人員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要保障的是廠商賺得多少利益還是民眾每餐吃進的健康風險?

 2013年11月,透過立委偕同主婦聯盟基金會與相關主管單位的斡旋會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終於答應,將兩年多來檢出的178件輻射污染食品品名公布在官網上,檢出率約有千分之四。要求了一年多的資訊公開,終於揭露了一部分。

其中,檢出低劑量輻射的食品以茶類最多,水產、加工類食品(含外包裝)等次之。不過,這些也只是如「抹茶粉」、「鮭魚薄片」、「奶茶醬」和「飲料主劑」等模糊的品名揭露,市售日本進口茶葉、茶包、冷藏魚、零食和調味香鬆等品項多矣,那家廠商進口、代理、鋪貨通路等等,至今仍是鐵板一塊橫亙在民眾知的權益之前,絲毫鬆動不得。

此外,無論面對立委在第四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裡的公開質詢或是私下斡旋會議中的追問,食藥署的官員都答不出來究竟抽檢比率有多高?一直也未曾將資料補齊公布。唯有緊咬著「逐批抽驗、與他國相較非常嚴格」標準答案回覆。然而,一般民眾並不知道的是,大量為國人所食用且已檢出??件輻射殘留的加工食品,並不在逐批檢測的範圍當中,而茶類是因為被驗出的比例太高,數月前才列入逐批抽驗的。

此外,韓國、美國於今年八月東京電力公司陸續發佈污染情況越演越烈之後,將限制禁止進口的漁產範圍擴大;香港早就每日公布檢驗資訊,合格但驗出有輻射污染的食品由廠商自願回收銷毀處理,不上市販賣;各國普遍的作法為要求日本進口商品提出無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始可放行…這些,台灣都沒能做到。是不能抑或不為也?莫非背後隱藏著什麼重大利益衝突、壓力讓我們的主管機關難以作為?

加倍奉還的後果

其實,輻射食品問題遠不只如此,非但日本進口的商品必須關注,我國漁撈亦可能因污水外洩而蒙受影響。例如,今年8月以來福島核電廠輻射汙水大量滲漏、溢出的消息,一件比一件嚴重,太平洋沿岸國家針對海域和海洋生物遭受汙染的情況無不提高警覺,台灣漁業署經主婦聯盟等重砲抨擊其不作為後,方始積極針對捕撈遠洋、沿近海漁獲及遠洋秋刀魚產品等加強檢驗。

311核災已近三年,之前信誓旦旦鐵齒了兩年半的安倍政府,在日本申奧成功之後,才願意坦承福島狀況嚴重,當地數萬居民在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返回自己的家鄉居住了。任何一介升斗小民都可以從種種顯示的跡象中發現:福島核災絕無可能在近期內結束,一個漫長而無解、從日本向外擴張的的巨大環境災害才正要開始。令人不解的是,台灣政府至今並未提出全面性的因應之道,包括跨部會、整合的通盤規劃與管制,以積極保障核災後國人安全。

我們認為:

  1. 政府應立即成立跨部會福島災後及相關輻射污染因應小組,針對日本進口食品(含菸酒)、飼料等供民眾直接或間接食用的商品,研擬完善檢驗及管理機制,並將本國水產輻射檢驗管理一併納入。
  2. 主管單位應具體要求日本進口食品、飼料等業者,提供產地證明及無輻射證明。一旦檢出,無論劑量高低均應立即銷毀,不得進入市面流通食用。
  3. 進口日本產品的廠商應立即自清,除提供商品無輻射證明之外,需建立並公布商品完整產銷履歷,含產地、生產、包裝、配送、銷售等資訊,供消費者查詢以安心採購。

輻射污染看不見、摸不著、嚐不出、聞不到,唯有專業儀器才能檢驗出來,因此格外需要主管機關、業者的嚴格把關和高度自我規範。如果無法徹底讓台灣民眾放心,未來要「加倍奉還」的,恐怕不是金錢而已,還有對執政者的信任與得來不易的商譽啊!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