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工作坊:大林蒲-為誰而留?

您在這裡

文/曾鈺芩(主婦聯盟基金會台南小組志工)

一早步出小港捷運站,開啟這趟「一起去碳遊」的小旅行,第一次聽見大林蒲是從環境議題中得知,出發前的心情並非興奮雀躍,反而因為導覽行程是關於空汙議題,沈重的情緒油然而生。

搭上遊覽車後進入中林路,腦中預設的畫面出現在眼前;雙向道的兩旁,僅鄰著一排行道樹便是一望無際的工廠,沿途是碩大的廠房、油槽、煙囪……,經過的中鋼大門前,寫著「群策群力 追求卓越」,這是一直以來對高雄的印象,以黑白畫面留在記憶中,重工業的蓬勃發展,處處是巨大風景,不論到哪,身處其中人總是顯得特別渺小。 

 

圖/中鋼大門前,寫著「群策群力 追求卓越」等字樣(曾鈺芩攝)。

走過中林路,低落的情緒還未恢復便到了鳳林國小,下車時第一眼所見竟是咾咕石砌成的百年古厝,一塊塊形狀不一的珊瑚礁岩堆成平整牆面,老屋前還留著打水的幫浦,伸手觸摸充滿歷史感的石牆,看見成群的老聚落,彷彿可以聽見過去繁忙熱鬧時熙熙攘攘的嘈雜人聲。再往前走一小段,是地方信仰中心「鳳林宮」,廟邊依然有零星的小販和聚集聊天的長輩們。我就像觀光客一樣,撐著洋傘走進一旁的便利商店偷一點涼風。這一刻,倒像真的參加了一場農村小旅行,走過古蹟看見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彷彿剛剛經過的工業區在幾公里遠的地方外,不曾打擾這個純樸的村落。

圖/王敏玲帶領學員走進古樸的村落,讓大家用手觸摸咾咕石牆(忻儀攝)。

當我們站上鳳林國小的頂樓,一眼望去,才發現這些景象緊緊相鄰。工廠外為只留了短短數公尺的隔離綠帶便是住宅,大林蒲建立的村落已四百多年,在這片土上世代傳承,卻在這幾十年間,被週邊林立的工廠及煙囪層層包圍,各種汙染已讓居民需要被迫遷村,難道這是成就經濟奇蹟下不可避免的犧牲? 

 

圖/數不清的煙囪林立,與大林蒲居民比鄰而居(曾鈺芩攝)。

帶著對大林蒲發展的不解和不滿,我們走向旅程的最後一站,遊覽車在一條小徑前停下,徒步往內走的同時,砂石車從身旁擦身而過,等在砂石車前的,是吐著黑煙正忙著填土的怪手,而怪手身後,是海。看著這片僅剩的天然沙灘,以及一直守護著這片土地和村莊的鳳鼻頭山。站在屬天的大自然裡,突然明白為什麼這裡的居民們可以世世代代安居樂業四百多年,身處珍貴的自然資源旁,生活方式都和環境相互依賴,敬畏而珍惜才能如此世代綿延不虞匱乏。

也許每當我們必須面對國家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拉扯時,再試著把自己放到自然裡,感受身處環境中的每個細節,許多難以抉擇的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圖/媲美墾丁的鳳鼻頭海灘失去昔日光彩,滿佈髒污(忻儀攝)。


延伸閱讀:看見高雄的美麗與哀愁—「低碳生活工作坊」

 

發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