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論壇

組織探索


靠邊站的文化

陳來紅
1998.7.1.《主婦聯盟會訊》128期

  在陪伴不同社團無數次內部溝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一直要小心注意的事情,是對抗「站在那一邊」的氛圍,並要求自己做到「謹言慎行」。因為這種要求「靠邊站」的文化,有著情感與事理的交戰,稍不「慎思明辯」即落入交情深淺的靠邊站,往往那樣的溝通不少是於事無補反而誤事,加重了其複雜與曲解。

  反省曾經做過的事,事後發現自己情感用事,是因為當下的氛圍中,不自覺被步步圈在關係各自立場的思考所誤,忘記提醒自己與雙方皆須站在組織立場思考的必要。可是若涉及組織與組織之間呢?組織與政府之間呢?組織與企業之間呢?組織與媒體之間呢?此時就有必要站在社會的立場思考。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要跳脫「我執」的確不易,因此「人在組織所為何來」的思考,有助於團隊共識與合作的建立。釐清一些關係的本質與個體的差異,這樣的思考探索,比較容易放下「我執」。畢竟,組織是虛,因人而實;將每位實體的長處發揮,組織不成長也難。遺憾地,組織的內部溝通與家庭無異,總是容易「只見其短,未見其長」,「只重其無,未視其有」,而這正是落入「文化習性」的制約所致。

  有位朋友轉述羅素的想法,認為「人在組織要學習放下嫉妒與競爭,要常思索在組織內尚未完成的事」。的確,人受組織吸引而來,必然有其理想與企圖;明瞭彼此的理想與企圖,聯結可以共事者,合作完成目標,方達成來到組織的目的,否則窮忙一場,心靈依舊空虛,理想仍然空洞,只是為人作嫁一場,失去主體意義,徒耗生命。

  《西雅圖的天空》(雙月書屋出版,西雅圖酋長著,孟祥森譯)這本書道盡「人與人,人與地球要和諧相處」的真理。他的話語,果真如永不墜落的星辰,在原創一百多年後反而更加明亮。和諧的文化,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已成為人文的內涵。但是在資本主義盛行的功利社會以及競爭的文化下,人的素質不免在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歷程裡,日漸養成競爭、比較的特性,甚至發展成嫉妒而不自覺。

  和諧並非鄉愿地妥協,而是明白彼此限度時的相容。理想崇高者最常有的特質,通常是容易主觀、不妥協。因此,在非營利組織當中,學習溝通不但是智慧,更是藝術。「站在對方的立場」與「瞭解對方能與不能的程度」的思考一旦開始,別人就宛如一方明鏡,照見自我的能與不能的程度,以及反思自己的立場。

  人與人之間如此,社團與社團之間又何嘗不是?組織內部的人要學習站在組織的立場思考,面對與其他組織互動時,則應站在土地的立場思考。畢竟,社團存在的意義是為鄉土服務,失去這樣的立場,個人的私慾容易放縱,不再自律,而組織將淪為私慾的工具。

  身為NGO組織,常常需要反省己身與企業、政府是因何而合作?是為取得資源而合作呢?抑或是有「理想的交集」而合作?有種論點認為:NGO組織要求永遠保持「反對者」的角色,持續地保有反對運動的地位。可是當反對運動的政治參與設若成功,試問NGO組織者對於已進入執政的昔日反對同儕,又如何定位自己呢?

  「合作與否」的爭議與迷思,相信在台灣的NGO組織,是當今政局變遷急速中,最常面臨的挑戰。NGO組織要持多少比例與政府合作?與企業合作,甚至與什麼樣的企業合作(像與反對對象合作,例如:反核者與台電之間)?將會一再考驗著台灣NGO組織決策者的智慧。

  一次合作關係,關係著自己組織未來的行事立場,鮮明的立場是NGO的特色。合作的目標如果是一致地在追求環境品質的立場,對於立場一向一致的對象,合作才有意義與價值。「靠邊站」的文化是聲勢的鬥爭呢?抑或是站在土地發言立場的堅持呢?站在那一邊豈能不清明呢!

   回組織探索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