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 【前進部落格】

婦女論壇

生活與休閒

土地倫理《主婦聯盟會訊》文章輯要

 


生態學家所承受的「懲罰」

——李奧波逝世五十週年專文之五

陳慈美
1998.10.1.《主婦聯盟會訊》130期

  上一期的會訊中,提到《沙郡年記》原著的兩篇序文被新的中譯本剔除的遺憾,這次再與大家看看連英文原著都沒刊登的另一篇序文。

  1947年9月5日,李奧波把他的作品交給Alfred A. Knopf,書名取為《大產業》(Great Possession),序文寫作日期則標示為1947年7月31日,由於Knopf一個月之後就拒絕而退回原稿,因此,李奧波再作一些增刪潤飾,並重寫序文,交給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英文原著中大家所熟悉的序文,寫作日期為1948年3月4日,在4月14日時,李奧波曾寫封短信給出版社,想把原來的序文稍為修改附在書後作為附錄,因為文中很詳細地寫作每一篇文章的背景,可以幫助讀者更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可惜的是,兩個星期之後,他卻為了幫忙撲滅鄰居農場上的大火而不幸罹難,於4月21日逝世,也使這篇最初的序文無緣與讀者見面。

  柯力考特(J. Baird Callicott)於1987年李奧波百歲生日時所出版的《沙郡年記導讀》書中,終於把這篇序文附在書末,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刻的體會到李奧波的用心與憂心。他對《沙郡年記》每篇文章的介紹在此從略,只摘譯部分作者的深沉反省和呼籲,相信也是我們所有關心台灣生態困境的人共同的心聲。

  序文一開始,便對全書的文章作一整體的介紹:

  「本書中的論文是在處理土地倫理和土地美學」。

  接下來,他說明他與當時美國社會大環境的互動,以一個保育工作者,生態研究者、獵人和自然學者等身份在整個保育工作中的參與情形和感觸:

    「在我有生之年,土地所遭受的破壞或傷害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代。身為保育行列中的野外工作者,我親眼目睹這個過程,並針對當中許多案例從事測量與研究。

    在我有生之年,有關土地所作的科學研究數據檔案之累積,已從一個小丘發展成一座山岳。身為從事研究工作的生態學家,我也在這成堆如山的資料中提供為數不少的貢獻。

    在我有生之年,『保育』這件事情已從一個不知名的觀念成長為強大的全國性運動。身為獵人與自然學者,我曾經幫助它在『規模』上的成長,但到目前為止,它似乎在『影響力』上不斷萎縮。」

  接著,他指出濫用土地的事實源自對「科學」和「土地」錯誤的認知(這種觀念的指正,在台灣保育圈內似乎作得很少),他說:

    「對土地的知識及善待土地的意願不斷成長的同時,濫用土地的情況,卻一再惡化,這個矛盾的事實深深地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用心在思想的市民。科學應該會幫助我們往另一方向去做,但它卻沒有,為什麼呢?

    同時,我們認為土地是經濟資源,而科學則為幫助我們從土地中抽取更大更好的生活時所使用的工具。這兩件都是事實,但它們不是真理,因為它們只說出整個故事中的一半而已。

    土地可以提供我們生活之所需以及土地的存在只是為了這個目的,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後者就好比是說,我養育三個兒子的目的只為了補充我家裡的薪柴讓它不匱乏一樣。

    科學應該是有遠比提昇生活水準更高的目標。科學上的發現可以讓我們驚訝的感覺得到飽足(nutriment for our sense of wonder),遠比更厚的牛排或更大的浴缸還重要。」

  最後,摘錄一段令人發出會心微笑的文字:

    「接受生態教育之後的一個懲罰(penalty)就是:你必須很孤單地生活在一個受傷的世界中。因為,多數由土地濫用所帶來的傷害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因此,一個生態學家要不就硬著心腸認為科技所帶來的惡果與他無關,要不就像個無奈的醫生一樣,明明看到一個社區已有死亡的癥兆,但社區裡的人卻不希望被告知真象,寧可選擇相信病情一定會好轉。有時候,我實在非常羨慕別人能夠以優美的文字來歌頌鄉間美景,但事實上那些地方正經歷著表土流失或其中水資源,動植物生態正遭到致命的殘害。」

  參與生態關懷多年,看到李奧波這些感觸,實在感到心有戚戚焉。我們是否也同樣地用各種媚俗的方式,在折磨並懲罰真心發出警語的生態學者?


回生活與休閒    回土地倫理

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會址:100台北市汀州路三段160巷4號5樓之1
電話:(02)2368-6211
傳真:(02)2368-6213
Email:homemakr@ms15.hinet.net
劃撥:1294898-3,戶名:主婦聯盟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所有, 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電子信箱  婦女論壇 since 1997.08.08  Last update 200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