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不要在我家後院!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曼麗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人,真是奇怪的動物。思想,不斷地在運作,每天都想很多事情。如果人沒思想,大概就像行屍走肉,生活沒有重心。想到快樂的事情,從心裡高興起來。就像有人看到陽光,就想做饅頭或蛋糕,因為麵會發酵的特別好。那也許只是一件小事,卻能讓人快樂一整天。
 
在塑化劑事件發生時,有人開始決定每天只喝白開水,有人卻覺得沒什麼,還是果汁飲料照喝不誤。人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知道:自己當時的決定,是不是對的?做決定要看已知條件,才能作未來的預估研判。我們究竟要知道多少事情,才能做出判斷呢?
 
在日本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以前,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對核電廠的資訊,沒什麼感覺。但是,最近,他們會跟我說,日本的魚都不能吃,因為輻射劑量太高了。人的思想轉彎了,行動也會跟著轉彎。居住在福島的人,有些距離核電廠二十公里,撤離老家,可能再三十年,都無法回家。有些農家種的農產品,無法銷售到其他縣市,只好留著自己享用,生活和經濟遭受雙重打擊。
 
日本的經驗,讓我們想到台灣。在大台北地區600萬居民,如果發生核電廠災變,我們能如何自處呢?在核電廠半徑20公里內,就有150萬人,如果要撤離,何處可以收容呢?
 
有人會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想這麼多。但如果它真的發生了,我們就坐以待斃嗎?等候國軍來救援?等候宗教善心人士來施展愛心?如果台北已成為核災輻射區,誰敢來呢?800壯士在哪裡?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除了自私的想想自己,還要想想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在外工作的家人。如果,我們能多關心一點,或許有些事就不一樣了。人到災難臨頭時,最能考驗人性。
 
核電廠不要在我家後院,或許也應該是我們的選項。Not In My Back Yard(NIMBY), 不要在我家後院,也就是「鄰避效應」。趨吉避凶,或許是人的天性,尋求安全安居的福地。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座核電廠,你「應該」要關心核電廠;如果有兩座,你「一定」要關心;如果有三座,你「絕對」要關心。
 
我們要如何關心呢?跟你的家人鄰居一起討論,或是加入有在關心核電廠的社團,大家團結力量大!人不是萬能的,認識自己的渺小,不能無限擴充自己的能耐,變成自大的人。在核電意外發生以前,我們應該還可以做一些事,多做一些準備,延緩災害的發生!延緩災害的發生最上策,應該是不要讓核電廠在我們的後院吧!
 
原文寫於2011.9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