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底該吃什麼? 介紹《雜食者的兩難》 (上)

您在這裡

作者
陳慈美/生態關懷者協會秘書長

每片葉子都是一片太陽能板。~Joel Salatin

回想自己參與生態關懷行列這二十年來,一路上都是經由許多好友,特別是具有生態環境訓練背景的年輕朋友,介紹我閱讀各種各樣的好書,使得欠缺這方面背景的我,得以慢慢進入相關的知識領域,不斷學習成長。心中充滿感恩之外,也讓我相信:能夠認識一些喜歡閱讀的朋友,是生命中的福份!

今年母親節,二女兒送給我的禮物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雜食者的兩難》,不知道這算不算「知母莫若女」?

探索切身問題

    這本像偵探小說一樣精彩的書,閱讀時卻無法像一般看偵探小說那樣快速讀過,因為,書中探索的不是虛構的情節,而是關係到每個讀者日常生活的切身問題。因此,在閱讀過程中,作者的文字,每每引起我內心的激盪,必須停下來反思、釐清、沈澱之後,才能繼續往下看。

    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決定寫本書,緣自他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荒謬的現象:隨著傳統庶民智慧不斷流失,現代人面對「吃什麼」這個極為簡單的問題,不但愈來愈困惑與焦慮,居然還必須仰賴專家協助指導!他又看到美國社會從一九七七年進入「畏懼脂肪」的時代,對紅肉敬而遠之;到二○○二年又突然轉變成為「畏懼碳水化合物」的時代,使得人類古老而珍貴的主食(麵包、米飯)名譽掃地,甚至從餐桌上消失,讓他簡直忍無可忍。

面對這樣的困擾,他決定追本溯源,沿著食物鏈,一路從土地追至餐桌,嘗試了解自然界中不同物種間「吃與被吃」的關係。全書分成三大部分,說明目前維繫人類生存的工業化、有機以及採集狩獵等三條食物鏈。

由於工業化食物鏈與現代人關係最深,因此,作者從這條鏈的探討開始,並聚焦於現代飲食基礎食材「玉米」這個物種,第一單元就以「工業化的玉米」為題。第二單元則探討有機食物鏈,以「田園牧草」為題,當中他分別追溯田園有機與工業有機兩種不同路線。最後一個單元「個人森林」所探討的是由狩獵、採集、種植而來的食物,作者坦承,對這條食物鏈的探討,哲學意義大過實用意義。

本文則把次序倒過來,嘗試按照人類文明進展的先後時間,由第三單元開始,然後第二、第一單元,從作者對於每條食物鏈的反省內容當中,選擇重點加以介紹。

吃動物合乎道德嗎?

第三單元中有關「素食與肉食」的深入探討,對我幫助很大。因為,儘管不論從人體的生理構造、人類的歷史發展、自然界的生態環境分佈來看,強調素食似乎沒有什麼說服力,但是,不可否認,我們愈來愈常遇到身邊有吃素的朋友,舉辦公開活動供餐時一定要有素食的選項,甚至只提供素食餐點也沒問題,但只提供葷食一定會被抱怨,「素食救地球」之類的廣告,更是隨處可見,愈來愈普遍。因此,本單元中,我最先看的就是第17章「吃動物合乎道德嗎?」

肉食雖然似乎成為道德難題,但人類確實是雜食動物。數千年來,人類就藉由宗教儀式來處理宰殺動物的行為:狩獵維生的族群會在儀式中感謝動物犧牲生命、聖經中規定必須輪流負責屠宰儀式避免有人天天宰殺動物、用餐前的感恩禱告、古希臘是由祭司負責屠宰工作。(啊!現代是由低薪的外勞天天執行。)隨著傳統宗教影響力減弱,本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飲食習慣,頓時變得飄浮無依, 擋不住強大的流行風潮。

為要追溯狩獵、採集、種植這條最原始的食物鏈,作者實際參與了獵殺野豬的行動,並在這之前,用許多篇幅介紹「動物權」的哲學討論。他似乎是刻意要讓人產生認知不協調的感受,生動地以在牛排館準備享用五分熟的肋眼牛排時,閱讀頂尖的動物權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代表作《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作者特別提到動物權之父邊沁(Jeremy Bentham)本身就是肉食者,他對自己吃肉的辯解就是這些動物能夠「快樂地生活,人道地死去。」,因為,「肉食對人類較好,而動物也不會過得更糟。而且,比起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在人類手中死亡的動物,通常可能一直都死得更快,也就是比較不痛苦。」不過,作者也看出一個現象:主張動物權的哲學家,很少引用邊沁這些話。

作者點出一個非常關鍵的立論基礎,他說:「若我們從更為寬廣的生態視野來看這個問題,主張動物權其實是非常狹隘與都市觀點的意識形態,只能盛行於人類與自然界失去聯繫的地方。」例如,辛格就說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類與非人類動物之間的利益並無重大衝突。」作者認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已經假定了一種全然都市化的日常生活,但是,他相信,農場中的農夫或菜園裡的園藝工作者一定無法認同。我自己本來也是無可救藥的都市人,十多年來,因工作關係,有許多機會接觸農村和部落的朋友,這兩三年,家中也開始從事都市農園實作,對作者的論點完全贊同。

現代人肉食所產生的問題,不在於吃肉本身,而是來自汲汲把成本效益提到最高的資本主義思維下的殘酷作為,例如:切斷豬尾巴、剪掉雞喙、強制換羽,生命淪為「蛋白質製造機」,數十億的雞和豬在鐵皮屋下以「生產單位」的身份生活,小牛在飼育場中吃著玉米痛苦的渡過一生等等。也就是說,今天肉食的道德問題,其實是緣自經濟問題。正如作者所說,這些造成動物痛苦渡過短暫一生的經濟問題若能獲得解決,我們可能會少吃很多肉,但是當我們吃肉的時候,能夠以清楚的覺知,給動物應得的莊嚴與敬意。

未完待續

原文刊載於2012.9.22-25  基督教論壇報3426期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