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飲食綠色指南:惜食才能年年有餘

您在這裡

作者
林芳如/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議題專員

過去物資缺乏,農家為了敬神祭祖,才會殺雞宰鴨買魚,餐桌滿佳餚可是一年一度才有的機會,所以孩子們總樂於在「灶腳」穿梭,幫忙處理這些難得可見的好料。儘管時代變遷,人們不一定在家烹煮年夜飯,圍爐聚餐必然是滿桌豐盛美饌。

如今,國民健康議題從營養不足轉為營養過剩造成肥胖等慢性病問題,加上綠色飲食概念興起,大家開始學習自主控制飲食追求吃得健康。但是,一年一度的年節聚餐卻成為健康空窗期,從除夕到開工前,幾乎都是餐餐高油、高鹽、高糖、無纖也瞴鮮。餐餐吃到飽、瓶裝飲料與應景零嘴不斷,這讓家戶團圓的年節,成了「餐餐有餘」的糧食浪費期,剩菜與垃圾量都以驚人的速度大增。

年復一年的豐「剩」飲食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日前舉辦的「綠色年節飲食指南」講座中,營養師孫珮淳開頭就以「國民飲食指標」提醒大家,年節飲食仍應該遵守「含糖飲料應避免,多喝開水更健康、少葷多素少精緻,新鮮粗食少加工」…等原則,並在課堂中強調年節期間務必節制飲食,免得腸胃負擔過重,因為「感覺飽,就已經過飽」。

事實上,仔細思考台灣社會從年底到春節期間的飲食消費,就會發現幾乎每兩週就有一場「盛宴」:聖誕大餐、跨年大餐、尾牙、年夜飯...甚至,開工春酒。大家在這些澎湃饗宴的歡樂情境中,經常忽略了健康飲食,也沒注意到我們究竟浪費了多少糧食~

讓我們來想一想,台灣人「有節必大餐」的習慣造成了什麼問題?

首先,個人層次的問題當然是腸胃負擔過重,慢性病患也可能因此病情加重。年節菜餚多半以滷煮油炸、炒爆煎燴、蜜汁糖醋等方式料理,高脂高油,難怪腸胃科、新陳代謝科醫生總在年前疾呼「少量忌口」。

從經濟面來看,這一桌又一桌的大餐,其實耗損不少糧食。根據《天下雜誌》第519期,全台餐廳料理過程的「食材損耗」,每年就有40億元的經濟損失,這些金額相當於可以買5000萬個排骨飯。另外,以台灣的家戶廚餘量來看,若以高90公分、容量200公升的廚餘桶作為單位,一桶約重155公斤,全台灣一天約產生4萬桶廚餘,平均每人一年共產生了96公斤的廚餘量,等同70座台北101大樓這麼高。倘若再加上外食餐廳的廚餘量,台灣人每年的廚餘量堆積,恐怕要讓101大樓長高很多很多!

以生生不息,取代年年有餘

從生態環保的層次,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年節飲食?

在華人社會中,「年年有餘」是期許來年財富有餘、福報再臨的年節吉祥話。從年底到農曆年節期間,餐餐似都有「餘」導致大量廚餘,且多半都是葷食。也就是說,我們吃的以及吃剩的,都是雞、鴨、魚、肉、牛及海鮮等養殖動物的生命。

事實上,為了因應年節肉品消費旺季及維持市場價格平穩,畜禽屠宰量總是激增。以花蓮縣為例,平時每日豬隻宰頭數約350隻,去年除夕前五天則增加到800~1000隻[1]。以全國來說,原本土雞每週供應約190萬隻,過年前一週則預定提高到47%,相當於280萬隻;毛豬則從平日2.3萬頭增加到3.6萬頭;在水產品部分,年節前一週魚市場每日交易量也預定從原本360公噸增加到500公噸[2]。這一切,都為了滿足消費者在年節期間「吃雞起家」、「吃魚有餘」的習俗。

少就是多 不浪費才是「有餘」

在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浪費」這個詞的解釋是:「沒有節制,無益的耗費」,它的相反詞之一是「珍惜」。圍爐團聚,是為了讓人們珍惜與感謝所有,然而,檢視廚餘的產生量及內容來看,我們卻發現年節飲食帶來的矛盾,也就是因為過份講究,甚至無意義也無益處的大吃大喝,對環境帶來的「衝擊」。雖然我本身並非素食主義者,但誰不愛美食?不過,走筆至此,今年我只想吃頓簡單的蔬食年菜,而且,八分飽就好!
(本文同步刊登在 上下游新聞市集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45746/




[1] 「年節毛豬量一天約千頭」,自由電子報,2013/01/15 https://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an/15/today-north22.htm

[2] 行政院,「確保國人歡度春節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2014/01/17

https://www.gov.tw/newscenter/pages/detail.aspx?page=a695f67b-0012-4dd1-8a6f-f35891a1940f.aspx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