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綠食育實踐運動~面對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在地因應策略

您在這裡

作者
陳儒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原為2014年4月18日至<台中哲學星期五>活動文案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於2012年提出「綠食育」概念,初步定義為「以教育目的和方法,達到環保、永續、正義意涵為主軸的飲食實踐」。在面對目前全球化的食物流通及飲食文化等架構下所產生的環境保護及食品安全問題,本會以推動「台灣無基改運動」、「反對放寬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及「校園食育示範計畫」等行動做為台灣在地實踐的因應策略。

2012年6月29日,本會得知「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修正草案,欲將銫134、銫137的容許基準由370貝克/公斤調高為600貝克/公斤,便與許多民間團體聯合舉辦「台灣不要成為輻銫廚餘桶」及「中元普渡─食品輻射污染,好兄弟咁A保庇」記者會及公聽會等行動,同年10月發起「輻。咒~輻射食品問題明信片簽署行動」,要求政府提出食物輻射安全容許標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公開研訂輻射食品標準流程並召開說明會,以及公佈進口食品來源與每日更新食品輻射檢測報告。12月召開「聖誕『輻』袋COMING TO TOWN記者會」,將上萬份明信片拿至衛生署表達民眾的訴求;2013年9月,召開「核污水超標 SEA FOOD變「死符」?」記者會,公開呼籲要求政府針對進口海產制定輻射殘留檢測標準。

基改科技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但由於發展的時間尚短,缺乏長期研究數據證明對健康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且在食物安全與科技倫理等方面仍有許多爭議。此外,擁有基改技術的跨國企業,往往能控制政府對基改作物貿易與安全檢驗等政策,因此基改科技另一層面問題在缺乏正義的控管機制。在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持續攀升的現在,日本及歐洲等許多國家,也已經發起消費者及農民抵制,而在台灣,2008年起由本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綠色陣協會及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共同發起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讓民眾認知基改作物背後所涉及的全球化、糧食自主權、生物多樣性等問題,並且將訊息公開,促進基改議題的社會關注度。

2013年初,本會台中分會結合「綠繪本環境教育」教學法以及食育體驗營隊,針對黎明國小的二年級小朋友,實施為期半年的「綠食育國小實驗計畫」。3月,講師們逐班將《阿平的菜單》與《班班愛漢堡》兩本繪本透過遊戲,讓小朋友清楚地瞭解「多蔬果少肉食,少加工多天然,加工食品看標示」等健康飲食三要訣。4月,以戲劇方式演出《爺爺的有機麵包》與《好一個瓜啊!》兩個故事。10月初,我們舉辦兩梯次進階的「綠食育小廚師體驗營」,讓小朋友在飲食行為上獲得極大改變。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