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闢謠(上)

您在這裡

作者
郭華仁/台大農藝系教授

大概在西元2000年前後,美國種植的黃豆與玉米中基改品系就已經佔了一半,由於台灣的玉米與黃豆主要來自美國,因此從那時開始我們就經常吃到基改食品。但根據中研院在200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不瞭解與沒聽過基改的國人卻還高達70~80 %。


台灣的無基改運動

2011年底,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召開「基改食物  離你多近?」記者會。

2012年4月,《欺騙的種子》一書正式在台出版。10月,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刊登「台灣餐桌上的黃豆,有 90%是美國豬隻吃的基改豆?」一文,指出國人吃的黃豆大多是基改飼料級的,迄今45,700人點閱。

2013年2月,經典雜誌刊登「不願面對的黃豆真相」一文,進一步揭發進口黃豆的內幕,其節文在上下游登出之後,點閱者迄今業已達58,367人。3月,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又與聯華實業及喜願麵包等舉辦「小心基改就在你身邊」記者會,同時成立「搞非G 基改解密」臉書專頁,發起「我是人  我拒吃飼料級基改黃豆製品」連署行動,終於讓長期忽略基改議題的國內媒體紛紛開始報導,引起消費者的廣泛注意。

在這樣的氣氛下,田秋堇、尤美女與林淑芬等立法委員將更進一步將基改食品納入2014年2月公布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的法律規範之中,明文要求基改食品不論包裝或散裝,皆需強制標示。這意義相當重大,表示立法要求政府要由認為審查通過就是與傳統食物一樣安全的美國「實質等同」原則,轉向與歐盟、日本相同的「預警原則」。

今年5月,我在台北某超市已找不到小包裝的基改黃豆,只有非基改與有機兩種,而到傳統小雜糧店詢問,年逾80歲的女老闆一開口就問我:你是不是要非基因的?這些都充分顯示業者因應新制法律以及消費者需求,做出的改變是如何地迅速。

然而,基改科技的本質相當複雜,除了基因轉殖技術的高門檻外,更牽涉到基改企業大資金下所造成的資訊不對等。消費者雖然開始留意基改問題,但是仍舊有許多不正確,或者似是而非的言語或觀念互相流傳。

本文對若干觀念或講法根據事實加以釐清,希望能藉以減少以訛傳訛的情事,避免消費者受到蒙蔽,或者過度恐慌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一、          牛番茄、彩色玉米都是基改的嗎﹖

消費者基改意識抬頭後,到處流竄著很多食物都是基因改造的說法,造成好像甚麼都不能吃的感覺,實際上這是過慮了。大自然的變異加上農夫萬年來的選種留種,早已創造出繽紛滿目的農作物與品種。在網路上搜尋「tomato diversity」或 「corn diversity」,就可以看到奇形異色的眾多傳統番茄或者玉米品種,這都是南美洲原住民的成果,根本不需要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的特點就是大自然做不到的,可以在實驗室裡完成。幾乎任何生物都可以用基改科技塞進去一段來自任何生物的基因,甚至於一段人造基因。問題是基因改造很昂貴,要做到可以實際生產,要燒很多錢,必然會限制在少數有利可圖的項目。因此,用正面表列的方式來講那些生物是有基改的,可以避免是否什麼都有基改的恐慌。

那麼現在到底有哪些基改作物呢?去年全球生產的作物主要是黃豆、玉米、芥花(油菜)、棉花等四大類,佔全球作物的栽培面積高達99%。其他種得比較多的是製糖用甜菜,在美國也種了46萬公頃。美國本土種基改南瓜約2,000公頃,夏威夷種了約2,000公頃的基改木瓜,中國基改木瓜約6,300公頃。

其他約近20種作物是有基改品種而且有某政府核准生產的,不過面積都不大。美國有在種牧草用基改苜蓿,但禁止作為芽菜用,我國進口的苜蓿芽用種子主要是由澳洲進口,無基改汙染之虞;水稻在美國、日本與中國都有核准,基本上都沒有在生產,中國則有偷種賣米的事實。

我國新的《食安法》通過後,任何基改食品都需要核准進口,所以目前除了黃豆、玉米、芥花油、棉仔油,以及這些產品的加工品(這可不少)以外,其餘都還不用擔心。

至於甚麼番茄裡面有魚的基因,那都是想像的,可能做到,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東西問世。


二、          基改黃豆可以用種臍顏色來判斷﹖

基本上種臍顏色不是基因改造的主要目標,與基改無關(圖1)。不過基改公司為了防止農夫偷種不給專利費,所以目前基改黃豆的品種絕大多數都是黑種臍的,而美國生產食品級黃豆所用的品種大多數是黃色種臍。所以由美國、巴西進口的黃豆,或許可以用臍色來判斷是否基改。不過我看過報導,也有研發黃臍的基改大豆,只不過不曉得種多少就是了。

至於國產黃豆那就不準了。國內研發的品種,臍色或黃或黑並不一定,但都是非基改的。因此,購買國產黃豆或黑豆就沒錯。

 


三、          吃非基改產品就沒事嗎﹖

非也。非基改只是基本要求,避免基因改造所衍生的風險。然而食品安全的陷阱很多,原料生產、加工過程都需要瞭解,才能確保身體健康。選購經過把關的產品可以減少受害的機會。把關的方式包括第二方驗證(如主婦聯盟合作社等的契約生產)、第三方驗證(有機驗證農產品),要不然就是信得過農夫或公司(透過小農市集等直接認識)。

再好的食品也會壞掉,因此即使買到的食品是非基改或有機,還得留意儲藏的條件與儲藏時間的長短。


基改闢謠(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