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守環境】餐桌上的氣候變遷+超市巡禮

您在這裡

作者
劉家銘/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實習生;沈寶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

為回應社會對飲食安全、各種食物的關注,本會於今年暑假開辦為期2個月,共14堂課的——《食守環境》綠食育志工及種子講師培訓課程,希望募集更多志工來協助本會推廣有關綠食育的議題。

第三堂的課程為《餐桌上的氣候變遷》,我們邀請了本會常務董事林玉珮來為大家分享這個議題。玉珮老師以環境保護以及食品安全為主軸,並用近百年來環境的快速變遷以及爆炸性的人口成長來闡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隨著人類工業化的發展,我們排放了許多的二氧化碳。不幸的是,人類過量排放溫室氣體致使地球溫度不斷上升,並且造成了嚴重的生態以及氣候環境的浩劫。如極端氣候日與遽增、極地融冰快速削減進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另外,集約式畜牧業的蓬勃發展,也使地球上珍貴的原始林地快速消失,造成了更多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及早烷等。而甲烷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更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其驚人程度讓我們不得不重視。

 

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科學家們利用擷取生物的部分基因序列加以改變與重新組合,並創造出了各種特性的全新基因改造作物。起初,真的有改善了當時的糧食短缺問題,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大家慢慢發現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體潛藏的危害。更嚴重的是,基因改造的作物對於跟原作物產生了競爭和排擠的現象,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繼而影響了整個生態圈食物鏈的結構,最後受害的便是我們人類。因此,我們應該從生活做起,積極推動綠食育、推動共食共學,並且減少資源的消耗,讓我們生活的環境得以有效發展。

 

第四堂的課程為《在超市看見的全世界:超市巡禮》。學員分為兩組,並到超市及有機商店進行有關食品添加物、非基改的食品小調查。

學員們調查發現,超市中許多看似簡單的加工食品,翻到背面的成份表一看,才發現內裡添加了非常多陌生的食品添加物。例如一包洋芋片,成份表上表列的食品添加物竟然多達廿多項!相較之下,有機商店的食品成份顯得簡單許多。學員們在討論時,也道出了那些色香味俱全的加工食品,也許都充斥著大量化學調配的食品添加物。因此,在挑選食品時便應該更加注意其成分標示。

 

針對基改與非基改的食品部份,學員們發現有機商店中出售的物品,基於一定屬於非基改的準則下,大部分食品都明確標明了為非基改食品。不過仍有少部分未明確註明,例如:黃豆油、大豆蛋白等。另外也有一些耐人尋味的非基改標示:如非基改馬鈴薯。而在超市中,基改與非基改食品更是五花八門。基改食品的數量不少,其價錢相對非基改食品比較便宜。同時,學員們也察覺許多過去沒有明確標明的廠商也開始標明了其產品是否有使用基改成份,顯示了近年來台灣各團體在非基改倡議運動有達到一定的成效。

另外,我們也請兩組以本地食材和包含進口食材來設計一家四口的三餐菜單。我們發現,使用本地食材設計的餐單不管是一般食材或是有機食材,菜單的內容都較合符我們的飲食文化、也比較合符吃當令、吃當季的原則。但包含進口食材的菜單差異較明顯。有機店的進口食材當價格普遍偏高,但一般的進口食材竟然會比本國生產的食材更為便宜!?於是學員們又開始討論這些進口食材的生產過程為何,食材更便宜的原因會否因為是受到補貼,又或者沒有反映到許多內隱成本等等?

希望大家透過這兩節課程,各位比較能了解我們食物的來源和我們的關係,以利日後跟其他民眾宣導時,有更多故事和資料可以助證。

 

若大家支持我們的行動的話,歡迎大家以捐款來支持我們,好讓我們可以以免費的方式進入更多社區和學校作推廣:

計劃名稱:食守環境

捐款網址:https://tw.charity.yahoo.com/project_donation.html?project_id=1664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