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食農共學系列(七)科達製藥廠參訪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張玉鈴

 食品廠參訪行程最終曲:特別選市佔率超過50%的科學中藥製造商「科達製藥」。中藥一般有內用與外用兩種方法:內用以口服為主,一般常用劑型包括丸劑、 散劑、膏劑、丹劑、膠囊、錠劑、顆粒、濃縮中藥、湯劑等,目前健保給付的中藥以濃縮中藥為主。因此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希望藉由此次參訪能更加瞭解科學中藥製廠的自主食安管理。

 

政府把關總是慢半拍

    台灣受限於地形、氣候因素,本地中藥材產量極少。大都是仰賴國外供應(101年總進口量43,606公噸),進口來源有:中國、東南亞、日本、韓國、越南,印尼、泰國、寮國、美加等地。其中將近90%由中國進口,中國各省對於農作物安全管理(農藥、重金屬等)標準不一,再加上高價中藥造假技藝高超,連藥廠工作人員都會被騙!不禁令人擔心市售中藥材的安全性。

    中國估計生產有12,000種以上的中藥材(這還不包含草藥部分),常用中藥品項約800多種,然而國內衛生單位僅公告324種中藥品項的標籤或包裝須符合標示,訂定91種中藥材的農藥或重金屬殘留或黃麴毒素的限量標準。顯然訂定標準的速度緩不濟急。

 

食安推給廠商負責

    現行中藥材安全主管機關分為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及食品藥物管理署,前者負責中藥管理及制定規範,後者負責執行檢驗。在邊境管理上,依<應施輸入查驗中藥材品目明細表>列管之中藥,每批以5%機率隨機抽驗,未抽中者採書面核放。

除上述所列明細中以外的中藥,便是直接書面核放,由進口商提供檢驗證明即可,所以絕大多數市售中藥材根本沒被檢驗到。

    藥廠必須對醫院提供各項生藥安全的證明,加上大型醫院也會不定期將產品送驗,因此科達製藥自行在公司花費鉅資成立檢驗室,生產製程自原料進貨檢驗(檢驗農藥殘留、重金屬、黃麴毒素、微生物、二氧化硫殘留、馬兜鈴酸等),半成品檢驗及最終成品檢驗(主要驗有效成分)。近年來因氣候變遷造成許多藥材歉收價格節節高升,每種進口生藥都須加上檢測費用因此成本自然提高許多,當然這就會加註在消費者身上。科達製藥陳經理也希望政府能加強邊境檢驗上,這樣藥廠也能減少檢驗支出。

 

中藥材溯源計畫

    101年科達製藥參加經濟部輔導辦理:中藥材溯源系統暨整合管理平台計畫。主要是針對:1.藥廠經常面臨進口中藥品質不穩定,不僅退貨率高且經常重覆進行檢驗造成檢驗成本飆高也延誤生產。2.市面中藥屢屢被驗出問題造成一般民眾對中藥安全信心不足,影響產業發展。

    自產地進行源頭控管,與農戶簽訂契約規範栽種模式,一方面可確保藥材價格,更可有效管控藥材品質,提供國人安全無虞的中藥。

    這計畫或許能建立一個民眾安心的中藥材消費環境。但主婦聯盟發現其中建立溯源平台與藥材源頭履歷,透過QR Code方便查詢檢驗資訊與產地栽種資訊,種種資訊均由藥廠自行自主管理,不知道是否還會有其他單位進行資料確認及查核?此次參訪中並未獲得完整解答甚為遺憾。

中藥調劑系統

    吸引大家目光及發問最多的就是中藥調劑檢核系統。這套系統是科達將公司內部倉儲管理系統加以改良而成,藉由自製二代條碼、中醫調劑系統與電子秤連線,以電子化運作增加調劑的精準性,可解決人為疏失所造成的錯誤。而牆壁藥櫃的燈號系統可讓藥師快速取藥,降低尋藥時間提高調劑效率。這系統已使用在全台長庚醫院,科達並願意無償提供給需要的醫院(軟體)。不過若要使用這系統就必須全部使用科達所生產的科學中藥,真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修合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乃出自「北京同仁堂」的家傳祖訓。「修」指中草藥的提煉處理,「合」指各種藥材配合製成的過程。祖訓明確指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意思是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做事不要違背良心,因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

    希望國內所有食品廠都能憑良心及道德生產家人也敢吃的食品。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