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教案培訓營/食品工業化

您在這裡

作者
李佳瑜/文山社大

「魔鬼藏在分工裡」-窺探食品工業化的陰謀與暗黑勢力

在購買產品時,你會主動檢視食品標籤嗎?你能辦別出工業化食品與天然食品的在味覺上的差異嗎?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與售價,並且大幅提高產量與生產效率,食品業者經常以食品添加物取代天然食材,不惜犠牲食品的安全與品質,工業化的分工模式也極易導致生產過程的缺失,鬆散的食品安全控管嚴重危害著消費者的權益。

帶領這堂課的蔡恩妮老師首先由時事切入主題,先由農業工業化、畜牧工業化,談到食品工業化;透過近來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檢討食品工業化所衍生的種種風險。以基因改造作物為例,最初看似是為了生產更多糧食以解決世界饑荒問題的崇高目標,在其堂而皇之的理想背後卻隱藏著種種難以逆轉的風險;基因工程的操作不僅會破壞原有的自然生態平衡,如孟山都等跨國企業對於糧食生產的強勢壟斷,更威脅著傳統育種農業的生存。

接著也藉由充斥在生活週遭的基改黃豆與玉米製品,指出基改食品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雖然目前食管法的罰則已達二億,卻未能有效的對於食品業者產生規範效力。因此重要的是,當政府稽查單位對食品安全管理還不足以提供明確的保障時,身為消費者的一般大眾,要如何在無所不在的基改食品當中,選擇成為一個聰明的綠色消費者。唯有全面翻轉支持大廠、剝削小農的消費模式,由自身的生活實踐做起,才能捍衛個人的食品安全與在地農業的生存權益。

所謂的工業化經常代表著更為細緻的分工,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環節全部切割成一項項的單一化工作。各個環節通常只各司其職,無法掌握整個生產流程的全貌,同時由於各個環節之間彼此缺乏緊密的扣連,對於產品品質與安全的把關也因此極易產生斷裂。在整個工作坊的活動當中,這個階段的「果汁爭霸戰」稱得上是最富創意與趣味性的體驗遊戲。

    

在「果汁爭霸戰」這項教案中,由講師扮演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者,招募學員加入生產行列。活動共分為跨國企業、本土企業與夜市擺攤三個小組,在各個小組的工廠基地,演練著不同的生產線分工模式。跨國企業打著生產標準化、透明化的響亮名號,以最簡便的生產方式追求產能與盈利的最大值;本土企業看似講求真材實料,其中的成份卻與跨國企業相差無幾;夜市擺攤不僅要完全熟悉每個生產步驟,更要求參與者從頭到尾親自完成最終的產出。

這項教案的用意,即是讓所有參與者在各種經營模式當中,體會到不同的分工型態與生產流程的差異,導致最終產出的結果與效益,在不同分工模式之下產生的巨大鴻溝。食品工業化是現今食安問題頻傳的主要根源,但由於大多數消費者看到的都是最終的成品,缺乏對於生產流程的認識。如果我們都能認知到食品工業化的真實面貌與影響,讓潛藏在分工模式裡的魔鬼無所遁逃,就可以保障糧食品質的安全與正義。當每一個消費者都能有所覺醒,就可能憾動整個世界當前的糧食產銷體系,而得到全面改觀的機會。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