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食糧方園遊會】人與土地的故事[良食電影院三、四]

您在這裡

作者
陳威霖/福山農莊食安專員

人與土地的故事

《和禾歲記》X《媽媽說故事》觀後感

    在這裡,你聽不到耕耘機轟隆的聲音,但可以聽到水牛哞哞的叫聲;你看不到延綿不絕的稻浪,但可以看到點綴在山坡的水梯田;你感受不到數大便是美的震撼,但可以感受田間生生不息的活力。這裡是位於貢寮市區外的農村,從幾代以前的先輩便開始沿著山坡築起水梯田,由於每一塊梯田面積不大,加上陡峭的坡度,不適合用機械的方式耕作,所以到現在都是和水牛們一起犁田,豐收時也採用人工收割。

    這裡在2011年以前,由於農村人口外流,小規模的耕作不符合經濟效益,已經有不少棄耕的土地,加上河川整治等工程截斷部分流域,讓原始生態逐漸消失。2011年起林務局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希望恢復貢寮以往水梯田隨山坡而起的光景,更重要的是改變以往老農熟悉的慣行農法,以土地友善的方式建立以水梯田為核心的生態系。林務局的復育計畫遵循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通過的里山倡議,里山(Satoyama)在日文是指圍繞在村落的山林,一個里山可能包含了水田、周圍矮木叢、河流和灌溉用蓄水池等複合式生態系,鑲嵌在這個地景之中。與一般大面積耕作農地不同的是,里山倡議的精神在維護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讓這個環境不只供人類生活所需,更是各生物安居的棲地。

    隨著水梯田的復耕及產銷班的設立,越來越多當地農民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以雙溪河流域為主線的生態系也逐漸蓬勃。而每到收割季節是需要大量人力的時候,以往村落居民會互相換工完成這繁重的工作,而近年農村人口外流,總有都市來的志工們來到貢寮幫農民收割,透過收割過程瞭解食物供應鏈的運作和環境,體認農村在工業化後的社會處於弱勢的地位,以及生態系面臨都市化的威脅。這也是主婦聯盟綠繪本小組當初籌組的初衷,以說書的方式,讓學童認知在都市以外的環境是如何變化,讓環境保護的概念轉化為學童日常的實踐。


〈良食糧方園遊會「食在好玩綠繪本」台灣在地故事開講中〉(攝影:Polly)

    貢寮只是現在台灣農村的冰山一角,台灣其他農村面臨的可能不只是傳統生產樣貌的式微,更要面臨都市人口、工業區的「逆襲」,造成農地的流失。以服務、製造業為主的社會,農村聚落人口結構老化,各種都市計畫往郊區擴張,許多農業用地被徵收形成新興市鎮或工業用途。經貿自由化後農業面對惡性競爭,農產品產值低廉,農民所得也大幅減少。農業是社會運作的基礎,台灣政府除了對二、三級產業的保護,也應幫助農業提升產值,保護農村環境的生態,建立對年輕人力從事農業的友善政策。

 

延伸閱讀:
綠繪本是甚麼?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1894

參考資料: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田寮洋濕地周邊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
結案報告,2013,計畫編號:101 林發-07.2-保 06

相片來源:
貢寮·水·梯田 https://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tw/
狸和禾小穀倉 https://monghoho.blogspot.tw/

《點擊圖片回良食電影院》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