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5主婦的食育立法進度報告

您在這裡

作者
賴曉芬 / 本會秘書長
10 月的最後一天,我們被找去國家教育研究院討論12年國民教育課綱中,如何透過環境教育,讓各階段學子理解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與資源循環等重要概念。
 
眾聲喧嘩、此起彼落!怎麼讓孩子不只是知道,而且在更年幼時,即能習慣簡約、簡樸的綠色生活呢?我當場表示:《食農教育基本法》10月中已經在立法院中進行一讀,未來 10 年,如能透過校園食農教育,在地進行社區參與的體驗與操作,將能透過實作來融貫上述幾個重要的系統性概念。
 
《食農教育基本法》是什麼?我們需要立法嗎?這會是另一套由上而下的強制性教育嗎?
 
一群傻子,在愚人節催生「食推盟」推立法
 
2012 年底,基金會第一次受邀與姚文智立法委員,召開有關食育立法的公聽會。儘管公聽會後並沒有更多迴響,但後來接二連三的食安事件,眼見千瘡百孔的食安制度,以及執法者仍以舊有衛生管理思維來面對現代性的食安風險。其後透過田秋堇立法委員,在 2013 年起的食安法修法運動中,再一次試圖將綠色飲食教育相關條文帶進法案。攻防之間,最後「綠食育」的要點列在《食安法》的附帶決議中,明文規定政府應另外制定一部飲食教育法案。
 
2014 年 2 月,食安法修正通過也公告,但社會上的食安恐慌仍無法減緩;除了防弊,飲食教育是當務之急。就在 4 月 1 日愚人節這天,長期深度參與食安法修法的清華大學社會所李丁讚老師,急切地找來推動食農教育最有經驗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全促會)和主婦聯盟基金會、國內食農教育最重要的推手張瑋琦老師,連同田秋堇立委國會辦公室成員,以及熱心的奧利佛基金會台灣大使樊欣佩律師,組成「食農教育立法推動聯盟」,開始了每個月的定期聚會。
 
▲ 圖 1:在2014年4月1日起,「食農教育立法推動聯盟」正式成立,開始了每個月的定期聚會。聯盟成員包括李丁讚老師、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主婦聯盟基金會、張瑋琦老師、田秋堇立委國會辦公室、以及樊欣佩律師。(攝影:陳其農)
 
我們希望,這套教育法案必須具在地性、文化性,關照風土生態,並連結食物於地方生產、製造與消費整體系統中的每個利害關係人,一起以社區營造的精神與行動模式,共同確保我們的食物安全、農業安全與環境永續。而中央政府要負責制定綱要方針與編列預算,地方政府則與在地社區團體、機關攜手合作,成為協力夥伴。
 
辯論與對焦,也是捲動食農教育運動的歷程
 
然而,如果仍用慣常的專業分工與思維面對系統性的食安問題,我們的討論,也就不會如此艱難。這一年多來,食推盟的會議即在衝突、糾結與辯論中進行。兩個關鍵問題不斷挑戰著:
一、 食物系統原本即跨農業、衛福、教育、環保、經濟等各部會業務,但現有政府組織改造,明定不再增設獨立委員會,誰才是最適合負責食育法的主管機關呢?這涉及到各個在地與不同身分位置的人,如何想像與理解食農教育的多元面向和重點。
二、 強調地方政府官僚組織與在地公益團體合作,以社造模式推動,地方的民間能量與教育人才庫能否因應、承擔?換句話說: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面對上述兩個難題,我們必須誠實面對,於是催生法案外,將近 2年時間,基金會也將立法過程,視為一個社會對話與在地創新的食育運動。首先,努力連結在地的食農教育平台。一個是與南部數個關心民眾飲食健康權的公民團體共同組成「南方食育聯盟」;另一個則是參與由台北市逐步擴展的「雙北食農教育聯盟」。這兩個平台,NGO、生產端與地方政府部門的人員都參與其中,於是公私協力互相熟悉雙方平日對食農的思考、價值與語言,互動從不間斷。
 
另外,針對在地能量與創新,我們在城市中展開幾項食農教育模式的實驗行動,試圖摸索出不同族群、地區居民如何看待自己與食物系統的關聯性與需求。除了與台北市產發局合作培力多個社區的食農教育、持續陪伴學校成為食育的社區基地,也與大學生、上班族持續創造「社區綠廚房——自煮運動」。
 
正值大選,新國會繼續努力
 
2015 年 9 月中,我們終於得到民進黨、親民黨與台聯黨跨黨團的支持,眾人連署把法案送進立法院,即將在聯席委員會中審議。 10月除了持續推動社會大眾連署,我們也鍥而不捨地向國、民兩黨中央進行遊說,兩位黨主席皆表示支持食育立法。儘管國會將全面改選,這個會期可能無法完成立法程序,下個會期必須重新遞送法案,但未竟之路,我們仍會走的戰戰競競,樂觀前進!
 
▲圖 2:2015年9月中,眾人連署把法案送進立法院,即將在聯席委員會中審議。儘管國會將全面改選,這個會期可能無法完成立法程序,下個會期必須重新遞送法案,但未竟之路,我們仍會走的戰戰競競,樂觀前進!(攝影:賴曉芬)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