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食品全標示終於上路

您在這裡

作者
周家慧 / 本會資深秘書
從生產者串連、消費者教育,到基改食品標示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自2002年起關注基改議題,從無基改農區串連、消費者教育,到推動基改食品標示,希望能呼籲更多民眾關心吃下肚的食物,掌握食物自主權。
 
近年食安風暴頻繁,基因改造食品的管制也開始納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藥署自 2014 年 4 月起陸續召開了幾次「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的專家會議,針對基改食品標示的範圍、形式、期程進行討論,本會和一些業者、學者和民間團體代表均被邀請參與。幾經攻防,標示範圍擴及散裝食品、高層次加工品,且實施期程大幅提前(原訂 2018 年才全面落實),雖然在非故意摻雜率的部份,未能比照歐盟標準 0.9%,但至少是跨出了一大步。
 
新制確定上路,散裝食品、餐廳菜單也要標示
2015年7月1日起基改食品標示新制分階段上路,12月31日將全面施行。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基改玉米、基改黃豆的產品實在太多了註1,到底哪些產品需要標示?
除了黃豆穀粒、黃豆粉、初級加工產品(豆漿、豆腐、豆花、豆乾、豆皮、大豆蛋白製得之素肉產品)須標示之外,直接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之高層次加工品,例如黃(大)豆油、醬油、玉米油、玉米澱粉、玉米糖漿、棉籽油、芥花油,亦須標示基因改造相關規定之字樣。上述標示字樣之字體長度及寬度不得小於 2 毫米。實行期程如表 1:

此外,食藥署也在 8 月 11 日公告了「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之食品含基因改造原料標示規定」,餐廳或小吃店若有販售含基因改造原料之豆製品(黃豆、豆漿、豆腐、豆花、豆乾、豆皮、大豆蛋白製得知素肉產品),也需要用卡片、菜單註記或其他方式標示。也就是說,從 2016 年 1 月 1 日開始,餐廳也需要告知消費者其所提供的食材是否為基改食品。

基改與非基改價差大?搞非基志工小市調分享

我們雖然從 2002 年就開始關注基改議題,但是一直到 2013 年食安風暴後才有愈來愈多的民眾關注。在幾百場講座、擺攤等活動裡最常聽到民眾對非基改議題的印象是:「非基改產品實在太貴了」、「基改和非基改原料價錢有差這麼多嗎?」於是,我們在基改食品標示上路一個月後,邀請本會搞非基小組的志工進行一個小小的市場調查,大家從自己常去或生活週遭的店家開始,調查看看平常吃到的豆漿、豆腐等產品。後來我們有幾個小小的發現:

一、 市面上非基改的產品愈來愈多!超市及便利商店中,非基改的盒裝豆腐與豆漿比基改的選項多。像中華、大漢幾乎都只有1-2樣基改盒裝豆腐。
二、 「包裝」的基改黃豆幾乎絕跡,在某些通路甚至是買不到基改盒裝豆腐的。
三、 散裝基改黃豆,與非基改黃豆價差大約為 10 至 15 元。若是本土黃豆,則價差更高。
四、 基改和非基改盒裝豆腐價差在5元以內。以大漢豆腐為例,基改跟非基改的價差為 2~4 元(因購買通路不同而異)。
五、 已有醬油大廠推出非基改醬油,價格的漲幅約 10%。
 
由此可見,市面上非基改產品日漸增加,而且愈來愈多的店家標榜不使用基改原料,非基改原料的進口量也持續增加中。若消費者願意支持,業者與店家便可以穩定生產與供貨,長期而言,價差一定會愈來愈小。
 
基改食品存在長期風險,尚有許多爭議,落實標示制度,保障消費者知的權利,一直是我們所堅持的。接下來,需要靠大家的行動一起來支持台灣的無基改運動。我們相信消費可以改變世界,吃非基改食品不應是階級的象徵,而是人民的基本權利!
 
 
[註1] 詳情請參閱本會官網〈守護餐桌基改風險不可不知〉之資料: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2589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