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食物與食農教育/台中綠食育培訓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食農教育的省思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組別:第三小樹組 學員:張怡文

  因為都市老師的一句話:「不要奔跑、不准玩鬼抓人!」引發了城中國小康以琳老師思考「孩子的教育到底為何?」,激起了她借助在地農村環境推動食農教育的念頭。當主流教育都以學科與才藝為導向的僵化模式運作時,康老師有了不同的作法,帶領孩子實實在在的走到農田,從農耕生活裡踏實的學習。

  食農教育的推動是建立在信任孩子的基礎上:相信他們可以做到。這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互信的過程,而一個好大人的身教扮演,更是整個過程的關鍵所在。老師的實作影片分享中,讓我得到許多感動,孩子切切實實的身體力行,體驗了生命與生活的教育;實作的農耕生活裡,孩子培養出敏銳的洞察力、主動尋求知識歸納臾知識的能力、判斷力、溝通與人協調與合作的能力、表達能力、不怕挫折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能提升的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忍耐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一顆對土地、對生態環境、對人、對生命的一顆關懷柔軟與尊重的心。

  一步一腳印,孩子成長的足跡是最好的見證。教育現場裡,因為培養出的自信與不輕易放棄的特質,在學科表現、體育表現上沒有落後而且更好;因為對生命有熱情,願意嘗試不同領域的可能,譬如在音樂上的表現也令人為他們喝采。值得一提的是,沒有見到他們經歷書本上甚至大人世界裡所認知必須經過的青春叛逆期。在生活現場裡,另一個值得我們醒思的強烈對比的小插曲:一個已經三十歲,頂尖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其生存能力還不及一個小學生?這種反差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到底為何?

  「食農教育只是個讓教育更好的媒介,最大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變得更強大。」康老師說。是的,這正是我們對教育應該重新思考的角度與方向。看了城中國小的孩子這一段話:「我們用開心的心情,去面對生活中的事物,不管是開心或難過,只要勇於面對,就不怕任何事。」孩子,你說得真好,我為你鼓掌!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

---------

食農教育的滋味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課程 第五組 五榖豐收組學員 簡美雯

對比目前以智育教學為導向的第一教育現場-國民小學,映入眼前的是日漸僵化的教學模式;以琳老師的食農教育除了另人感恩,感動外,還讓人熱血沸騰。我永遠難忘赤腳在田裡飛奔的感覺,土窯烤出來地瓜的滋味,父親說的:一支草一點露,凡事感恩的心情。以琳老師的課程每每讓我回憶起與土地的連結,童年,之於我是美好的回想,也是日後的精神補給。

曾幾何時,這樣一個親近土地的機會,對我們的孩子竟是一個奢求,甚至是不可求,也因為與土地不再親近,孩子在食不知物,手不碰觸,心不寬廣的條件下成長;所以有花生是長在樹上,鐮刀是壞掉的刀子的說詞,所以有東西吃不完直接丟掉的心態。看著以琳老師一步一腳印,冒著爆肝的風險,重新啟動孩子與土地的連結,那是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知識,不再只是文字,或遙不可及的抽象,而是實實在在看的到,摸的到,聽的到的實體,看著那一張張笑開臉的照片,我知道他們樂在其中,學習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更難能可貴的,這群孩子藉由食農教育的引導,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甚至願意嘗試,這些,不就是我們當下學子最欠缺的-動機。心理學家,教育專家努力研究不懈,想找出時下學子對學習興趣缺缺,毫無學習動力的原因,殊不知,大自然早等在那讓你我發覺。不只如此,這群孩子藉由食農教育的訓練,他們願意付出,也懂得分享,這些,不也就是時下學子所欠缺的品格。

最後,再重覆以琳老師的話:在最珍貴時期讓孩子記下好味道。在純潔天真爛漫的孩童心裡留下的美好滋味,相信他們終身難忘,因為陪伴他們成長的,是美好的滋味。

-------------


真食物:回歸真誠與自性

台中綠食育議題志工培訓課程 第四組學員 姓名: 呂佳玲

「真食物:為何要推動食農教育」、「我們的飲品工場」二堂課程,邀請苗栗城中國小的主任 康以琳與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副主任 張明純老師來與我們分享。
康主任以她帶班的經驗,到全校各學科老師的無間合作推動”食農”教育。讓學童透過農作與當地居民學習,進行各種體驗活動,生命力體驗課程,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農作可以培養互助、刻苦節制的精神,也可鍛練生活的抗壓能力及守紀律的觀念。


藉由親身耕作 稻子: 從下田、育苗、除草、收割等的種稻體驗。互助種菜 ,提供午餐食材,創造零廚餘,也讓食物里程逼近零。尤其當自己種的菜端上餐桌時的那種喜悅,更是難以形容。對孩子講過千遍萬遍,還不如讓他們做過一次,應該記憶深刻、也難以忘記。


成為「有趣的學校」開拓孩子的潛力,要讓孩子學習到整體性、全面性,接受正確的道德與生命價值觀念,同時考慮到孩子發展學習的需要與順序,啟發他們學以致用,具備相關知識以因應現實社會的種種考驗,這樣的孩子才能在心智及體魄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發展。改善競爭教育的「勝利組」與「失敗組」的偏差人格。


「當我們決定吃甚麼食物下肚時,就已經為自己的健康做決定了!」

彩虹蔬食原則: 天然食物新鮮蔬果,能夠讓人體獲得豐富的蛋白質、酵素、纖維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從中利用植物中特殊成分,來幫助身體達到預防與改善疾病的目的。像是:深綠色植物:菠菜、綠色花椰菜、青椒等。籃紫色植物:藍莓、葡萄、茄子等。黃色植物:胡蘿蔔、南瓜、玉米等。紅色植物:番茄、辣椒、西瓜等。

「我們的飲料工場」課程,明純老師詳細解說、操作著各型號的食用色素,所搭配出來,一杯杯的芋頭牛奶、橘子汽水、可樂等。曾幾何時,這些天然的食物,都由這些食品工業化的原料來生產了?就是因為有不肖的商人,只講求將本求利的商業鐵則,消費者有貪便宜的心態。

最後想提的還是,回歸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愛,其實也就是回歸於原來自己的「本性」。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