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電廠興建記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基金會將近30年都在反核的道路上和群眾一起行動著,在邁入30周年之際,我們和群眾也用實際參與綠能發展的行動,讓台灣的能源更多元、更乾淨。

2016年年中,一群創業的年輕人來拜訪基金會,說他們有個讓大眾可以一起來參與再生能源發展的想法,問我們有沒有興趣當第一個專案的合作對象。

這群年輕人組成的「綠點能創」,推動綠能的創意很簡單,就是透過像Flying V 這樣的集資平台,來媒合有屋頂但沒資金,有資金但沒屋頂的投資人,而且資金不用到動輒十萬或上百萬,只要1、2萬就夠了,所以可以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這樣的做法,降低參與再生能源發展的門檻,也就提高了參與的人數。

我們合作的第一個電廠,位於台南的田間,屋頂的主人洪爸爸是位牛肉麵店的老闆,因為女兒對於綠能的熱誠感動的爸爸,讓洪爸爸願意把屋頂租出來做公民電廠。11月我們去拜訪洪爸爸時,洪爸爸還直說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他說對他來講最重要的不是收益,而是能夠參加綠能。

洪爸爸的好心是有好報的,在這個名為「擔仔一號」的屋頂施工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師傅在固定太陽能板的支架時,為了穩固結構,所以要將支架鎖在屋頂下的鋼梁,一開始師傅施工時,跟著鐵皮屋頂上的原有螺絲去鎖,但師傅一直感覺沒有鎖到,最後發現,原來當初鐵皮屋頂裝設時,屋頂就沒有鎖在鋼樑上,如此一來,支架的工程就必須要重來再鎖一次,導致了工期延後。但因禍得福的,因為重新固定,所以把支架、屋頂都一併鎖在鋼樑上了,這樣一來,加強的不只是太陽能板,也加強了屋頂的安全。

(上圖:調整位子中的支架)

不只這樣,師傅還順便用矽利康加強了屋頂的防水。所以說,屋頂裝太陽能,找到好的施工廠商,才能安全有保障呀!

如果說,第一個屋頂「擔仔一號」是屋主願意和社會共享的寶貝,第二個屋頂「油桐三號」就是被捨棄的遺珠了,第二個屋頂是位於苗栗卓蘭的農會屋頂,當初是系統商陌生拜訪了農會,農會覺得屋頂可以活用很不錯,就把兩座屋頂出租給了系統商。而系統商看到了擔仔一號的新聞後,覺得投資在小屋頂的錢,不如轉出改放在更快回本的大屋頂,所以就主動聯繫上綠點,轉讓了「油桐三號」(農會教育中心)及「油桐二號」(農會行政中心)。

可見,要讓綠電也能擴及到社區、你我家屋頂的空間,就不能光靠以營利為主的商業模式,還是需要更多你我可以一起參與的機制。

 

上圖: 位於苗栗農會屋頂的「油桐三號」

除此之外,小編在前往油桐三號的路上,順帶跟著綠點的夥伴去拜訪一位在中部的潛在屋主,屋主有意出租300坪屋頂裝太陽能板,但當屋主聽完綠點夥伴介紹公民電廠的模式後,即刻拿出大系統商的合約要求比照辦理,屋主指著合約問到:「可以有保證的價格嗎?」 「能夠給更好的回饋比例嗎? 」事後夥伴說,因現在好屋頂難尋,系統商會提供各種誘因,還有簽約就送家電贈品的,大系統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提供屋主各種優惠,乃是商業常態無可厚非,然若再生能源的發展,完全仰賴商業市場,只有大者恆大,將會間接壓縮可以參與的群眾人數。簡單來說,同樣300坪的屋頂租給系統商,只有屋主和系統商兩者能參與當中,但租給公民電廠,可能就有數十人甚至上百人可以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參與的人越多,我們社會推動能源轉型的力度就越大。

以德國來說,德國有高達92%的民意支持能源轉型,而德國有將近一半的綠電是來自於公民發電(住宅屋頂的太陽能板、農場的沼氣…) [1],台灣在討論德國的能源轉型,通常都只聚焦在德國的政策怎麼設計,如果從德國學來的政策在台灣推不動,官方結論通常會導向到是因為人民的認知程度不同。但德國的能源轉型,是全民一起參與的能源轉型,人民可以和再生能源共生共榮,自然當要為能源轉型付出成本時,社會的共識就會大很多,相對地阻力自然就小很多。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