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綠色女力」國際論壇之三「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對於綠色飲食生活圈的藍圖,該如何落實,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30週年「氣候變遷與綠色女力國際論壇」分組論壇三「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由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鄭秀娟擔任主持,邀請到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綠農的家/彩虹餐廳創辦人、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洪輝祥、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專員沈寶莉擔任引言人,社區伙伴 PCD 都市項目項目統籌陳宇輝擔任與談人。

吃沒你想像的簡單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用極跟軸介紹農村的困境,以臺北與高雄兩極拉出西部發展的軸線,有密集的工業區、商業區,鄉村的人們為了工作開始到極軸附近,形成了鄉村空洞化,衍生出低自立度、低災害承受力,未來應發展為多極多軸的國體構造,每個地方自成一極,讓發展跳脫從單一中心的概念看待其他邊陲地帶的架構

綠農的家/彩虹餐廳創辦人、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理事洪輝祥談到,台灣的獨特性與危機,吃任何糧食都不能背離國土結構,應與生態系統「互賴共生」來實踐有機,並提出台灣食農不倒的三根柱!首先,凡是有機認證的農場,就是生產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應給予補償,再來要堅持農地農用,不蓋別墅或地下工廠,最後,要取消休耕補助,才能真正保護台灣的農地與生態系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沈寶莉專員提到,多數民眾認為最大宗的食物浪費都是企業財團造成,但事實上超過六成的浪費集中在通路至消費者的階段。面對食物浪費,丹麥指出學習烹飪能力有助於減少食物浪費,但在台灣多數人都是在為人父母之後才開始注重飲食、烹煮,所以主婦聯盟開始推動大學生自煮活動,透過動手料理、一起吃飯,再搭配飲食議題的課程,讓大學生拿回自煮權(自主權)。

社區伙伴 PCD 都市項目項目統籌陳宇輝談到生態視角,當我們談農業,不能只考慮人,其實我們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需要透過自然互動,得以生存,動植物、生物、泥土、水,都是在同一個系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副董事長鄭秀娟總結,吃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他跟農地、農村息息相關,對於青年人更難,因為在這個高工時低工資的時代,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顯現出社會剝削勞工價值,使民眾工具化、經濟化,飲食這問題不只牽涉到自己,更同時是公益正義的問題。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