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能源轉型 經濟、思維跟著轉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文:周于萱(本會專員)

4月12日環保署舉辦「第一屆台德環境對話論壇」,邀請德國環境及能源專家來台,圖為德國聯邦國會議員兼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女士(Bärbel Höhn)致詞。

德國經驗:反核促成再生能源興起

德國聯邦國會議員兼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女士首先在簡報中說明德國的反核歷程:1986年車諾比核災後,德國深受核災的輻射塵影響,許多地區的生活及農作因此重挫,讓德國人反思核能的使用是否有其必要性。德國第一波反核高峰是在2000年前後,當時雖然未能順利廢核,但催生了再生能源法(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 簡稱EEG),為德國之後的再生能源發展奠定了基礎。

德國國內的反核運動第二波高峰則是在2010-11年,2010年底,德國總理梅克爾宣佈考慮延後核電廠除役時間表,引發國內抗議聲浪。2011年3月11日發生福島核災,3月26日德國境內25萬人上街反核,高喊德國人必須要從福島事件學到教訓,要求立即關閉所有核電廠。2011年5月30日,梅克爾在國內巨大的民意壓力之下,宣佈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廠。

停止使用核電、核電廠準備除役,德國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能源怎麼來這件事。在再生能源法(EEG)的支持下,德國各地開始嘗試開發不同的綠能。柏林能源機構執行長Michael Geißler說,柏林的能源提供者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主要以中小型的能源提供廠商為主。除此之外,為了減少老舊房屋所造成的耗能或能源浪費,政府與民間合作進行重建或更新是很重要的一環。

德國能源轉型 經濟、思維跟著轉

霍恩強調,在談能源轉型的時候,並不是只有能源要轉而已,是經濟活動跟思維也要隨之改變。像是如何用循環經濟把資源留在地方,投資地方建設再發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此外,如何透公民參與的方式捲動全民一起行動,讓人民真正掌握能源轉型的方向,從過去的消費者(consumer),成為參與者也成為生產者(producer),以產消合一(prosumer)的方向前進。

氣候變遷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從德國的經驗來看,為了發展綠色能源、產業轉型,像是發展更多低碳排或是零碳排的產業,促成政府部門、企業、社區一起努力,因此開發出大量的工作機會和市場,再生能源甚至成為部份農村的額外經濟收入,為發展不均的鄉村地區注入新水。

政府領頭、企業跟上 但人民才是主角

霍恩以自己身為聯邦國會議員的角色為例,政府在能源轉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包括制定政策方向、修正法令或立新法、調配國家資源,以及協助產業、企業節能減碳等等。特別要小心的是,再生能源的投資不該由政府或大企業壟斷,因為人民才是能源轉型的主角,人才是能源轉型運動的核心,她幽默的說「Hire a person, not a bucket of oil!(要做的是僱用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僱用一桶油!)」。

德國政府與人民攜手合作的案例:1.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回收手機再利用其中的金屬。2.推廣環保杯減少一次性杯蓋。3.透過計畫鼓勵學校減少資源使用及浪費,以之回饋作為鼓勵。透過活動捲動地方組織跟在地居民,讓人們從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開始行動。

資料來源:霍恩女士的簡報。中文字為筆者論壇筆記。

柏林能源機構執行長Michael Geißler也說,由政府和企業的多個部門一起合作,用訓練跟認證的方式來培力地方的人才,才能更加聚集當地居民的參與能量。他還另外補充說明,在發展綠電的過程中,若行政程序太過複雜,容易讓人民卻步,反而抑制綠能發展。因此政府跟企業的責任就是要簡化程序、讓資訊透明,並且扮演好顧問的角色。

結合台灣優勢與德國經驗再出發

德國聯邦國會議員兼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女士(Bärbel Höhn)在閉幕時說,對於其他稍晚才開始發展綠能的國家來說,真的是賺到了。因為德國和其他國家早期大量投資發展再生能源,一路走到現在,再生能源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綠能的供應逐漸穩定,價格也變得比較合理。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在技術上已經有先天的優勢,加上還有很多尚未開發出來的綠能市場,台灣的綠能發展只要能夠擷取德國的經驗和教訓,相信未來一定能夠蓬勃發展。

霍恩也提醒,德國從反核運動發展到再生能源是一條漫長的路,靠著adaptation(調整、適應)和mitigation(減緩、減量)一路謹慎慢行走到今天,轉型並非一蹴可幾,但只要大家願意一起攜手前行,必定能夠做出改變。除此之外,不論是能源轉型或是反核,只有政府的角色是不夠的,因為德國人民由下而上的反核意識和追求綠能的壓力,正是驅動德國政府大力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納入地方社區和一般人的參與,才能形成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


本文內容皆引述2017年4月12日環保署舉辦的「第一屆台德環境對話論壇」活動內容。環保署邀請德國聯邦國會議員兼環境委員會主席霍恩女士(Bärbel Höhn)參訪團:國聯邦國會議員明杜普(Klaus Mindrup)、歐洲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前主任,現為新加坡柏克萊研究教育聯盟(Berkeley Education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Singapore)執行長韋柏(Prof. Dr. Eicke Weber)、「柏林能源機構」(Berliner Energieagentur)執行長蓋斯勒(Michael Geißler)、「社區服務企業協會」(Verband Kommunaler Unternehmnen e.V., VKU)能源處副處長史密茲-貴特萊(Fabian Schmitz-Grethlein)及「環境問題獨立機構」(Unabhängiges Institut für Umweltfragen)研究助理羅登瓦德(Ann-Li Rodenwaldt)等人來台,分享德國在循環經濟、節能減碳以及再生能源等領域的經驗。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