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能源村出發:能源與生態共存 全民攜手行動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文:周于萱(本會專員)

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一直是世界學習的楷模。除了鼓勵發展綠電的政策之外,地方和公民主動參與更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讓我們來看看德國農村Wildpoldsried是怎麼透過居民的參與,在多年的經營之下,讓當地使用的能源中,超過70%來自再生能源。

德國南部著名能源村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副市長由立法委員管碧玲辦公室邀請來台,於4月13日至4月19日來台在保高分享,透過地球公民基金會、旗美社區大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協助安排訪台行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則協助北部參訪行程的翻譯工作。君特副市長此行分享德國維爾德波爾茨里德市(Wildpoldsried)的經驗給中央及地方政府參考,同時也針對目前台灣綠能推動的經驗跟困境有一些意見交流。

4月14日拜訪新北市府經濟發展局,圖為經發局施威全局長(左三)、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副市長(左四)。

萬事起頭難 捲動全民一起行動

在參訪與交流的過程中,Wildpoldsried的案例給了大家一劑強心針:已經有人在我們前面,經過一些失敗、嘗試,逐漸邁向永續共存的生活。但是回到台灣,目前我們在綠能的推動情形還有許多困境需要解決,包括前面所述的農地種電問題,其他像是能源效率低及能源浪費、電價是否合理、公民參與門檻高,以及絕大多數政策仍然以中央政府訂定、地方政府執行的思維,使得地方政府無法長出在地的治理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行動力。

君特說,一開始是最困難的。要如何找到促成全民參與的motivation(動機),加上如何convince(說服)人們綠電是可行、有利可圖、有發展性的投資,接下來人們就會自然而然捲進更多人,找到自己的方向繼續走下去。他舉例,剛開始地方對於綠能的發展也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為了讓市民能夠感受到綠能發展的可能性,市政府決定從公共的空間開始架設太陽能板,將躉購的收益直接回饋到公共設施,讓人直接感受到綠能帶來的影響。

此外,Wildpoldsried有許多酪農,在自由化的市場之下,他們的農產品必須與歐盟市場競爭,使得許多時候農作物、農產品價格偏低,影響到農村人口的生存。對農民來說,綠能變成了額外的收入,投資綠能發電也只要7到10年就能回本。他們就會「好康逗相報」,一傳十、十傳百,捲動更多人參與。

混用再生能源 在地參與發展解方

君特副市長在簡報的一開始就強調,再生能源是現在的趨勢,世界各地都在發展再生能源,但大多都只使用其中一、兩項,他們Wildpoldsried特別的地方在於混用各種再生能源,包括生質能、水力、風力、太陽能、地方資源,搭配智慧電網及儲存系統的儲存跟調度,加上公民參與及私人擁有權,才能讓再生能源得以順利推展。(活動報導:安身立命也能賺錢永續:德國能源村Wildpoldsried的經驗與啟示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4272/

由於每一種再生能源有其特性,在發電量跟發電時間上各有其優勢,善用這些能源的特性,就能夠形成完美的互補。從Wildpoldsried的例子來說,單一種再生能源超出用電需求量1.3倍不是問題,一年平均下來的總電量甚至可以是年度使用量的7倍!(Wildpoldsried發電即時訊息:https://iren2.ifht.rwth-aachen.de/en

綠電創造就業機會 留住在地青年人才

Wildpoldsried是一個人口約2500的小鎮,以酪農業、林業為主,就像大部分的鄉村一樣,面臨鄉村人口老化、青年人口流失的問題。君特副市長說,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帶動了地方的發展,包括綠能公司興起、綠能躉購收入為農民帶來額外收入且回饋地方減少中央支出、當地居民投資綠能發展行程循環經濟等等。

為了能夠進一部拓展綠能的可能性,2011年到2013年Wildpoldsried與西門子(SIEMENS)、AÜW和地方知名的理工大學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合作,並且獲得德國聯邦經濟及科技部負責計畫50%的經費補助,進行名為IRENE(Integration Regenerativer Energien und Elektromobilitat)的智慧電網及綠能交通工具發展計畫。現在正在進行的是IRENE2計畫,進一步研究微型電網的可行性、儲存設備、能源調度,以及如何整合地方的能源管理跟市場等等。

除了與知名廠商和理工大學合作,在地的企業也能夠因此有更多發展。他舉例說明,AÜW是一間阿爾高地區(Allgäuer)的在地企業,剛創業的時候只有3500歐元的資本額,經過5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是再生能源儲存的領航者,主要在Wildpoldsried做能源儲存裝置的研究開發,研究鋰電池儲存裝置與電網整合成智慧系統,甚至能夠作到10年保固,且目前提供當地超過400個工作機會,讓許多年輕人留下來在地發展。

友善土地 才能與地球共存

由於Wildpoldsried的綠能發展比較早,隨著技術演進,有一些早期興建的風機已經沒有辦法順利或有效運轉,因此在2015年他們決定拆除兩隻,再添購新型風機。因為風機體積很大,沒辦法使用一般的拆除方式,後來他們選擇用爆破的方式來拆除。君特副市長在簡報中特別放了當時的兩張照片,分別是毀壞的風機跟一片平坦的草原。爆破之後清理完一地的碎片,經過3個月之後,同樣的場址已經恢復成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他說,特別放這些照片是要跟大家說明,再生能源是我們能夠友善土地的一種方式。唯有友善土地,我們才能與地球共存。

對於風機可能帶來的生態衝突,君特說,一定能找的到共生共存的方法。舉例來說,當地有豐富的鳥類生態,附近還有蝙蝠出沒,風機運轉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傷害,當時一度有許多鳥會和動保團體抗議要求正視風機造成的生態問題。經過研究和協商,他們與地方團體達成共識,配合鳥類及蝙蝠的活動時間暫停風機的運轉,例如在較容易密集出沒的日出和日落前後幾小時,以避免捲入或其他碰撞所造成的傷害。

綠能與農業不是單選題 德國攜手向前沒問題

太陽能光電未來會是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在許多地方發生良田種電的現象([中央社] 農地種電2000件 9成5使用良田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399512),恐怕會影響台灣目前已經偏低的糧食自給率。

君特副市長回應說,在德國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農民發現種玉米來做生質能發電,賣回給電力公司比較划算,因此大量種植玉米,生產生質能。為了抑止這樣的現象繼續發生,政府馬上討論修正收購的規定,例如汽電共生的生質能發電及熱能以較高的費率收購,單純以生質能發電則以較低的價格收購。從這個例子可以得知,政府在政策方向上面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適時透過政策調整,才能避免綠能與農地的衝突,並且鼓勵一般民眾朝向永續的目標前進。

但是綠電跟農業並不是單選題,透過技術的開發與設計就能夠讓農業與綠電共存。君特舉例,在Wildpoldsried他們扭轉太陽能板只能架設在屋頂等平面的思維,將太陽能板以適當的角度傾斜,讓適量的陽光和雨水能夠穿過,為地面的土壤和植物保留陽光和水分,也可以因此形成類似溫室的空間種植其他作物。

圖1:調整太陽能板傾斜的角度,讓農民可以種植作物,同時也生產綠能。

圖2 以1:35的模型向農民說明太陽能板如何與農業共存。

圖1圖2照片來源:https://elektro-guggenmos.de/uploads/media/SWW_1611_142-145_PV_Doppelte_Ernte.pdf

起身行動 做就對了

君特很樂觀的說,他覺得台灣還有很多發展的潛能。像是他來台期間隨機與年輕人攀談,發現蠻多人其實不太清楚什麼是再生能源,這代表台灣在再生能源這一塊還需要更多教育跟資訊。另外像是台灣現在經常有空氣污染的問題,人們有意識到空汙紫爆跟PM2.5對身體的影響,加上台灣2025的非核家園目標,未來要如何取代目前大約12%左右的核能發電量,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再生能源絕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

君特更進一步補充,希望台灣的朋友要趕快行動,政府要能夠整合跨部門的資源,加強再生能源的基礎建設,人們也要動起來,用行動和政治壓力逼使政府加緊腳步。他也鼓勵政府單位說,不要太擔心人們的抱怨,只要建立完整的溝通管道,提供人民足夠的資訊,一定能夠找到一起行動的平衡點。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