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愛,發電無礙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許多人對於環境議題的關心,是從為人父母後那一刻開始,開始擔心孩子要怎麼吃?還有,要用甚麼樣的能源,才夠安全及乾淨? 許多父母因著對下一代的愛,開始願意接觸艱澀的能源議題,也為了孩子鼓起勇氣站上街頭。

  這群父母,也把這份對土地、孩子的愛,化為了實際行動。2016 年起,我們一起建造了太陽能公民電廠,透過集資平台,在台南的民宅、苗栗的農會、以及學校的屋頂等,都於屋頂裝設了太陽能板,更感謝支持者的捐助,在近年陸續獲得了另外 20 片太陽能板。近期,我們也成立了第一座公民團體參與的公有屋頂太陽能電廠,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六座電廠的表現如何吧!

 

  以上六個電廠本會總計累積了 132,494 度電,若我們以台電統計的:111 年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 300 度來換算,一戶家庭每天約使用 9.86 度電,相當於可供應約 13,438 戶一天的用電量,且減碳量超過 7.3 萬kg!

  其中,位於北投關渡的干豆好電廠,原先預期的年總發電量約為 1 萬 8 千度,但實際一年運作下來,能達到 2 萬 4 千度電,可見多雨的台北一樣能發電。

  此外,我們還催生了台灣的第一個以生產綠能為主的「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簡稱綠電合作社),綠能合作社的模式在歐洲早已行之有年,歐洲有超過 3,500 家以上綠能合作社,可說人民就是歐洲綠能的主力。  

  而合作社和前述集資平台的不同之處,在於集資平台利用透明性、低門檻打開更多公眾參與的空間;而合作社的精神在於民主及參與,也因此專案及合作社的發展必須由社員共同決策,在歐洲許多地方,就是由社區成立合作社投資社區再生能源專案後,售電的收益用作社區的公共用途。

  當能源轉型的鑰匙,交到了公民的手上時,就能有各種有創意的做法讓發電的效益可以更正向的放大,比如售電的收益可拿來經營社區巴士、老人共餐、弱勢照顧,也可以用來做社區產品的行銷等等。若能源轉型只單純看面積、發電效益、達成目標速度,很容易忽略到「人」才是能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因此少了群眾參與的能源轉型,很容易因少了民眾的共識做基石,而困難重重。

  許多和本會立場不同的人士,總愛用「用愛發電」一詞來調侃,但從我們一起建造的發電廠的優異效益。就可以看出來「用愛發電」並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在這條能源的路上,30年來從許多志工、前輩身上看到了:「愛」正是那份驅動「人」願意站出來捍衛環境、做出改變的動力,也是那份一起建造發電廠的基石。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