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三十,轉動世界

您在這裡

作者
文:周于萱(本會專員)
 
▲圖1:3月24日我們以國際論壇的方式,一同回顧及展望我們在嚴峻氣候變遷影響下各種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規劃。當天共有300位來自全台不同地方的新舊好友參與我們的活動。(攝影:陳婉玲)
 
一群有志保護環境、改變社會的志工媽媽們,從挨家挨戶的宣導垃圾分類開始,一步步接觸更多、更廣面向環境議題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已經30歲了!一路以來,我們堅持在生活中實踐環保,力行綠色消費、綠色飲食、低碳節能、非核家園的理念。同時藉由各種不同的環境教育,提醒每個人大自然資源和我們的關係,倡議人人都有能力實踐環保、永續生態,更透過組織力量,監督政府制訂政策。
 
十分感謝所有陪伴主婦聯盟基金會一起成長的前輩、志工和工作夥伴,也希望透過今年30歲生日向社會宣告我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因此我們在3月24日以國際論壇的方式,一同回顧及展望未來30年我們在嚴峻氣候變遷影響下,各種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規劃。當天共有300位來自全台不同地方的新舊好友參與我們的活動。
 
上午的論壇部份,我們邀請美國、韓國及香港的代表分享國際與在地面對氣候變遷的經驗,下午則邀請台灣的行動者及學者分享台灣在地經驗,並邀請所有與會朋友一起發想、討論,凝聚未來的行動方案。而晚上餐會的部份,多年來支持我們的新舊朋友齊聚一堂,享用以永續海洋及友善土地生產的食物,並一起回顧30年來我們一同走過的足跡。我們也提出「三大減碳綠動工程」,敬邀各方朋友支持我們繼續在環保路上走。
 
美國:培力女性發聲,參與氣候治理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談氣候變遷要以女性為訴求出發點?來自國際倡議組織婦女環境與發展組織(WEDO)的茱莉安娜‧薇勒斯(Juliana Velez)分享說:「女性佔了全球一半的人口,對社會、經濟都有很大的貢獻,但很多時候性別差異並沒有被看見,例如現在社會的家庭照護跟家庭生產(煮飯做家事等)仍然以女性居多,在氣候變遷下有時最受影響的就是女性,但這些因素常常在討論解決方案的時候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因此WEDO多年來積極在氣候議題中帶入性別和正義的過渡(just transition)的觀點、在第三世界國家培力女性發聲、參與氣候治理,及持續在國際會議中倡議要求將女性及其他族群的多元視角納入。同時,透過協助舉辦全球「性別正義 氣候良方」(Gender Just Climate Solutions),讓全球各地回應氣候變遷的婦女行動得以被看見。
 
韓國:以生態女性主義關心環境與身體
 
同樣積極在女性和氣候變遷議題上行動的韓國婦女環境網(KWEN),則以生態女性主義的角度來面對這個議題。KWEN的李安素暎(Soyoung Leeahn)分享她們如何以女性視角出發關心化妝品裡的化學或過敏物質、塑膠微粒對於女性身體和環境影響等問題。除以政策行動倡議外,也透過教育向女性及兒童推廣綠色生活、認識過敏源等來傳達低碳永續社會的重要性。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KWEN在大賣場抗議賣場改為24小時營業的快閃行動。因為24小時營業除會增加能源耗損,也變相鼓勵消費者消費更多,不符合KWEN一直在推動的「慢生活」、「減少消費」、「關心環境與自己的身體」等概念;更重要的是大夜班的工作,容易使女性收銀員賀爾蒙等失調影響身體。因此,她們發起了一次「睡衣快閃抗議行動」,邀請女性朋友穿著睡衣躺在賣場收銀區,突顯理應是休息時間卻仍在上大夜班的荒謬及對人體潛藏的傷害。
 
中國:透過組織農村社群網絡回應氣候變遷
 
長期耕耘中國鄉村發展的社區伙伴(PCD)則分享中國農業發展狀況以及返鄉農耕的女農所面臨的困境。PCD都市項目項目統籌陳宇輝談到,中國城市化已達50%,在城市與鄉村間流動人口約有2.5億人,而流動和社會發展也使得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的議題開始進入農村。
 
據研究指出,中國的化肥及農藥使用量是全球第一,平均每一畝地所使用的氮肥量是發達國家的1至3倍,加上其他農業及工業的污染,中國的環境正面臨艱鉅的挑戰。所以,近年來中國出現好幾波青年返鄉務農,希望改變目前農村面對的困境。項目統籌陳宇輝特別分享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中國女性青年返鄉務農時卻遇到一些獨特的問題,如性別刻板印象、父母的養育期望、保持單身還是走進婚姻等問題。以結婚來說,除了結不結婚的問題外,婚後返鄉究竟是自己的家鄉還是夫家的家鄉也充滿著矛盾和社會壓力。
 
由於友善農耕的議題在農村屬於起步階段,PCD在其中的角色便是透過農村社群建立網絡,讓社區跟農民建立互動互信的橋樑,認識土地及生產過程,讓消費者不再對食物感到陌生,期許透過組織網絡以集體行動互相支持、回應氣候變遷的困境。
 
台灣:以在地、草根視角,打造低碳生活
 
▲圖2:「分組論壇二:能源轉型,共創共享」之分享人、與談人及引言人。左起: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WEDO茱莉安娜‧薇勒斯、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本會主任吳心萍及綠色行動公民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攝影:鄭婉郁)
 
下午的分組論壇,我們以「我們的減塑生活」、「能源轉型 共創共享」、「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三大主題作主軸,討論台灣在未來行動的可能方向,並邀請WEDO、KWEN與PCD三個國際團體的回應及討論。三組分組論壇與會者討論熱烈,也刺激大家有更多不同捲動他人參與行動的想法,進一步面對我們的共同責任。
 
減塑生活議題部份我們分別邀請了:小事生活‧無塑生活實驗空間負責人洪平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專員許惠婷、指南國小籌組無塑園遊會的老師黃淑婷及教務主任張心怡、台中分會志工陳穗妮,分享推動個人及社群減塑的經驗。不論是個人減用塑膠袋、自備便當盒,至全校師生家長自備餐具多重溝通、教育過程,多位分享者都異口同聲提到:減塑不是一步到位的!小事生活的洪平珊特別強調:「If it is not fun, it is not sustainable.(行動如果不有趣,就很難持續下去)」
 
能源議題則是邀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台灣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和本會主任吳心萍分享台灣綠能及公民發電發展之現況。三人從國外的公民參與能源經驗,討論到在地公民參與能源議題的困難。雖然能源議題門檻較高,但現場卻坐無虛席,會眾對公民能源轉型、節約能源等議題也積極發言,嘗試找出進一步落實推動台灣能源轉型的可能方法。
 
綠色飲食生活圈則是食農教育工作者清大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彩虹餐廳創辦人洪輝祥,以及本會資深專員沈寶莉討論實踐綠色飲食的不同行動。洪輝祥老師特別談到,台灣的獨特性與危機,吃任何糧食都不能背離國土結構,應與生態系統「互賴共生」來實踐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本會副董事長鄭秀娟總結時回應時也指出,吃這件事情跟農地、農村息息相關,另外從大學生欠缺食農教育的情況可見,飲食這問題不只牽涉到自己的健康問題,更同時是社會性、公益及正義的問題。
 
只要堅定持恆,再艱難的路也要走下去
▲圖3:3月24日的國際論壇共有300位來自全台不同地方的新舊好友參與我們的活動。(攝影:陳婉玲)
 
再次感謝3月24 日所有積極參與的團體、志工和朋友。為了推動低碳生活,我們會繼續向前行。誠如本會董事長賴曉芬在論壇開幕致詞曾說道:「我們知道,未來的路行路難,難於上青天。但再艱難的路也要走,無論是上坡下坡,只要目標與視野清晰,只要堅定在生活縫隙中持久行動,我們沒有任何藉口。」誠意邀請你繼續支持我們,讓「主婦三十,綠動台灣」可以一直延續到下一個30年,一起守護神我們和孩子們的未來和家園!
 
30週年相關活動紀錄及花絮請見: https://goo.gl/BUxEtK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