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被曝量「安全」的界線在哪裡(2) ─近藤誠(反核派)

您在這裡

作者
黃月嬌 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非核小組成員)

 

圖:在福島縣二本松被隔離的民眾正接受輻射檢測( 轉載自:中新聞)

 

無界限─低輻射量也會致癌

    政府說:「對人體有可能影響的是100毫西弗,100毫西弗以下沒有立即的影響。」一年間有可能被曝20毫西弗的地區被列在避難計畫的對象,但是我一直以來的研究,不敢說多少毫西弗就安全,但因被曝量的上升而致癌的比例也增加,所以沒有說多少毫西弗就安全的界線,但有些人被曝低輻射量也會致癌。

 

每增加10毫西弗致癌率也會增加

    

    的確從歷史層面來看,長期間100毫西弗以下輻射線的影響,事實上還沒有明確的數據。以前的研究是200毫西弗以下的致癌性不清楚,到了1990年,才知道100毫西弗以上會有致癌性,這個研究主要以廣島、長崎受爆者的資料所研究分析的,當時因受到低輻射線暴露而致癌的,多半是2、30年後才發病。所以關於暴露在低輻射量的研究較為成熟,也是最近的事。2003年有關廣島、長期的研究報告,顯示著「並沒有多少毫西弗才會致癌的『安全值』,也沒有被曝量與致癌率的數據」。

    更有其他調查顯示,包括日本在內的15個國家,40萬名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做調查,雖然全體90%的人,被曝量在50毫西弗以下,在累積輻射量增加10毫西弗的時候,致癌死亡率逐漸增加為0.97%。

    為什麼暴露在低輻射量也會致癌,要先思考輻射線與致癌的關係。

    輻射線是會傷害基因,而基因是由兩條染色體組成,當其一染色體被切斷時還可自行進行修復,但當兩條染色體都斷了,就會發生無法修復的情況,這叫基因突變。當然高輻射量時不用說,現在的研究知道即使暴露在1毫西弗的低輻射量時,基因突變的情況會一點一點的累積,到一定量時就會發病。

 

非學術的判斷

    我用水桶來比喻癌症發病,香菸、農藥、空氣污染也會導致基因突變,這些東西累積下來水桶裡的東西就容易滿溢出來,當滿溢出來的時候就會致癌,有人明知吸菸會致癌,還是會有任性的吸菸者。但是核電廠附近的居民,卻不期望輻射放射物質飄下來,在什麼階段會變成1 cm或10 cm的腫瘤,是因個人的體質而異。會導致死亡與否,也因長癌的地方而不同,如胰臟癌,即使很小,致死率也很高。尤其因輻射線影響而容易致癌的有白血病(骨髓)、胃癌、大腸癌、乳癌…,其中乳癌的致癌風險更高,年輕人細胞分裂比較快速,容易受輻射線影響,尤其兒童受害更大。

    有學者「20毫西弗以下對人體毫無影響」的這種說法,是無視於分子生物學的成果,有實證證明,即便是1毫西弗的低輻射線,也會破壞染色體的鏈結。ICLP(國際輻射線防護委員會)所謂的20毫西弗是沒有根據的,這個是沒有經學術的「判斷」。

    放射線治療是利用放射線的特質,相當於2000~3000毫西弗的輻射來照射局部,實際上我的病人也有因其他的癌症治療而死亡,但是不治療也會因癌致死,所以這些病人就是在檢討風險的狀況下,兩害相權取其輕,只好採取使用放射線一途。

    另外,依輻射暴露量來說,如居住在距離比較遠的東京居民做CT(電腦斷層)檢查,反而會比在沒有法律的根據下,卻要80歲的高齡者以20毫西弗為基準,將之納入避難計畫中還要再冒幾十倍的風險,這也是不妥的施策。

    個人覺得政府應把放射線的危險性,更正確的說明,在資料透明公開之下,再分別委任各方面的專家來做判斷,才是妥當合宜的做法。

 

 

 

 近藤誠     個人簡介

1948年生,東京人。

慶應大學醫學系畢業。

慶應大學醫學系放射科

講師。成立病人權利法

協會、擔任醫療事故調

查會的人員。

 

 

來源: AERA男性雜誌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