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不剩由你——從家庭到餐廳的惜食運動

您在這裡

作者
文:沈寶莉 本會資深專員

 

▲圖1:近年來,台灣社會漸漸意識到食物浪費問題的嚴重性,但台灣的食物浪費到底發生在哪裡?(圖片來源:freepik.com)

 

近年來,台灣社會漸漸意識到食物浪費問題的嚴重性,很多社區民眾、學生,甚至政府單位都開始投入「搶救」剩食的行列。去年,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以推算的方式首次看見在食物的生產到餐桌的過程中,台灣糧食總損耗及浪費至少達到373萬噸,每人平均年損耗158公斤,即每個台灣人每天大約浪費1個便當的食物。浪費食物等同浪費了所有食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土地、水、能源、人力等珍貴的環境資源,更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加劇氣候變遷的影響。要改變現狀,我們就先得了解台灣的食物浪費到底發生在哪裡?

食物在哪裡浪費最多? 

據徐教授究團隊的資料顯示,台灣的食物浪費超過五成是在餐廳及消費者階段發生的。而2011年聯合利華調查更早已發現,大台北地區的餐飲業一年浪費食材的金額高達18億元,其中9成食材被浪費的原因為採購過量。目前,台灣的後端食物浪費模式與歐美大國相同,可是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若不及早改善台灣食物浪費的情況或習慣,他日終有可能影響我國的糧食供應安全。

餐廳惜食,各式其式

有見及此,我們在今年8至10月舉行「惜食餐廳」計劃,希望讓民眾可以在外出用餐的同時了解並支持減少食物浪費;並透過親身拜訪餐廳及介紹計劃內容,以連結更多餐飲業者與我們一同呼籲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餐廳只要符合其中3個或以上的「惜食餐廳」項目即可參與此計劃,而這9個項目涵蓋食材的選擇及利用、食材或餐點的資訊揭露、餐點份量選擇及剩餘食材分享等:

▲圖2:我們在今年8至10月舉行「惜食餐廳」計劃,希望讓餐廳業者及民眾可以了解並以行動支持減少食物浪費。(海報設計:廖宣雅)

 

[主動說] 願意提供客人餐點內容的資訊;

[可以選] 可讓消費者減少主食份量 / 特殊食材;

[可打包] 鼓勵客人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便打包;

[吃在地] 餐點中的60% 食材為台灣生產 / 製造;

[吃格外] 餐點中有使用格外品 / 不分級食材;

[惜食材] 善用食材減少浪費;

[吃全食] 部份餐點為全食料理;

[愛地球] 餐廳廚餘會做好分類及回收;

[愛分享] 願意捐贈剩餘食材給食物銀行或剩食再利用之相關組織。

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大部份民眾認為店家有沒有珍惜食材至為關鍵。所以在拜訪過程中,我們也跟餐廳業者請教了很多他們善用食材的方法。例如有些餐廳會使用格外品的馬鈴薯、紅蘿蔔來做濃湯;有些會利用友善農耕的高麗菜芯、白菜的菜頭來做蔬菜高湯;或者是用紅蘿蔔的葉子來做鹹派、芹菜葉子加到玉子燒裡,又或者把蔬菜高湯熬煮後的蔬菜,打成蔬菜泥後做成濃湯,各式其式。

透過親身拜訪餐廳的經營者,讓我們看見了每個餐廳努力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透過員工訓練、講座、直播活動、文宣展示等方式,讓餐廳的員工和客人能更深入了解共同減少食物浪費的重要性。截至8月底,已有13間餐廳參與本計劃,而所有餐廳資訊也已經上載至本會官網的「惜食專區」

 

▲圖3:透過員工訓練,我們讓餐廳的經營者和員工更深入了解共同減少食物浪費的重要性。(照片提供:原粹蔬食作)

 

剩不剩由你

另外,作為外食族的你也能一同參與這場惜食運動。除了可以選擇光顧這些店家、瀏覽和分享我們的資訊外,你也可以協助我們尋找下一間惜食餐廳,又或者在每次外食時做個惜食好客人:

 

一、吃多少,點多少

1.大膽問:看清、問清楚餐點份量及食材內容,減少點錯、點太多的機會。

2.主動說:勇敢地告知店家自己不能吃的食材[如過敏、宗教等原因] 或吃不下的份量,請主廚為你作出調整,以減少浪費。

3.吃光光:盡量把餐點吃光光,吃不夠再加點。

 

二、吃不完,帶它走

1.提它走:吃不完的餐點請打包,若能自備餐盒更環保。

2.趕緊吃:剩下的餐點必須盡快妥善放好,最好在下一餐時趕快吃掉。

3.零浪費:不管內用或外帶,請盡量把餐點吃完,以珍惜環境給予我們的資源。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