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浪費 冰箱整理有智慧(上)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生活就是發電廠」系列課程終於開跑了!2018年3月21日是第一堂課在台北NGO會館,特別請本會資深專員沈寶莉,跟大家談食物浪費與冰箱整理術。生活節電與食物浪費的關聯在哪裡呢?這是因為食物浪費,其實不只是浪費了食物本身,也浪費了生產食物時所耗費的資源,更別提後續還需要投資更多的資源來處理這些廚餘、堆肥或無法再利用的垃圾。

而且,現代人為了圖方便,有時候不想倒廚餘,會把廚餘混進一般垃圾當中。焚化爐在焚燒食物垃圾時,因為食物垃圾的水分造成不完全燃燒,如此一來還會進一步產生戴奧辛的問題。

要根本的解決食物浪費以及背後的能源浪費問題,就得從大家的生活下手。

食物浪費在哪裡?

沈寶莉從「無法上架的糧食」,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格外品」開始談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雙手,而且每個人的雙手都有不同粗細跟特徵,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談論到食物的時候,我們卻對於食物有既定的美醜標準:小黃瓜要綠又直;胡蘿蔔要粗、光滑且沒有裂痕;香蕉要粗細均勻飽滿無外傷;甚至有些店家要求蕃茄要配合漢堡的大小,全部都必須是不長不短的直徑8公分!

當我們追求「美」、「標準」的蔬果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的用消費行為告訴生產者說,我們不想要那些標準規格以外的食物呢?但明明不論美醜,其實營養價值都是一樣的,也都同樣需要耗費能源跟其他資源來生產這個食物。這不禁讓人思考,那這些「不符合標準」的食物都去哪裡了呢?是否因此被浪費掉了?

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食物浪費是「無法及時到達的進口食物」、「多到賣不完」的食物。但大家其實不知道,台灣食物浪費的最大宗(佔60%)其實是「消費端的浪費」。

 

消費者的浪費:買太多、點太多

消費者最常出現的二大食物浪費行為,其實是來自於「買太多」跟「點太多」。「買太多」指的是在沒有計畫消費的狀況之下,常常會不小心手滑買了太多食物,最後就變成冰箱滿滿滿,一些不耐放的食材可能被埋在深處,而忘記了、壞掉了,最後還是變成了食物垃圾。「點太多」則是指外食族在外用餐,因為無法完全掌握餐廳使用的食材或烹調方式,遇到不喜歡的菜或是料理就不想吃,或是份量超出預期,無法吃完但怕麻煩又不想打包回家,最後也是變成了食物垃圾。

那,要如何處理這樣的食物浪費呢?

先計劃,後消費

有計劃地消費能夠幫助我們做好冰箱的管理,突如其來的食物(例如親友贈送的蔬果,或是不小心「被」團購的食物)如果沒有妥善保存,很容易變成食物垃圾。出門採購之前,花一點時間盤點一下家中的食材,規劃接下來的菜單,有助於設定明確的採買目標,就比較不會失控買了一些其實用不太到的食材了。

此外,掌握「吃當地、吃當季」的原則,就能夠吃得健康又經濟實惠。當季當地盛產的蔬果,因為適時適地適季的栽種,可以減少農藥及化肥的使用,同時也因為盛產而物美價廉。

 

延伸閱讀:食物不浪費 冰箱整理有智慧(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