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用電行為面面觀」能源教育課程

您在這裡

作者
黃秋莉 /本會專員

你我小改變 影響大世界

  今年開春以來能源議題搶據新聞版面頭條,先是深澳燃煤電廠通過環評引發空污及生態破壞的爭議未休,接著核二重啟沒兩天即跳機造成人心惶惶的危機感…讓原本無影無形在生活中不易察覺其存在的「電」開始引起全民關注,紛紛認知到電不應只由政府決定,也不只是省錢小事,而是與我們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大事。然而能源議題除了要關切「開源」(電從哪裡來?)外,「節流」更是我們馬上可起而行動的大事,正如這次課程主題「小改變 大影響」,當生活用電回到合理使用,每個人的小小改變就能為台灣嚴峻的電力困境大大解套,也不會有蓋電廠所引發的爭論。

 

吃電怪獸細細找 節電有意思

  這次邀請到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傅孟臺特助從分享一部父子三代温馨出遊微電影「記得我們一起渡過的夏天」開始,引用Slogan「相聚 讓節電更有意義」帶出「cool share」的概念,也跟學員介紹相關的能源背景資訊:節約能源園區網站、節能志工雲端網站、經濟部能源局網站、台電公司網站、自己的電自己省網站、阿光的節能尋寶圖等,其中「跟著阿光尋寶趣」的活動就是希望全家出遊走向戶外,接著介紹「家庭用電家計簿」網站,鼓勵學員善用網路資訊找出家中吃電怪獸且採用高效能電器,聰明無痛節電。接著進入 「住戶用電 首部曲」,帶學員從數據中認識台灣10年來家戶用電變化: 愈小卻也愈大(人口數增加幅度不比戶數來得多,使得每一戶平均人數減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增加),可推知用電量是跟著面積變化,因此人口減少或持平,若用電行為不變,節電就遙不可及。對此傅特助提醒要留意5大耗能電器:冷氣、冰箱、照明、電視機及熱水瓶,其中熱水瓶若非真空斷熱,不但保温效果差,更造成室內冷氣的消耗,所以魔鬼都在細節裡,也由此帶出二部曲: 節約用電是彩色的。

 

標章123 節能有撇步

 

  談節電前,傅特助先介紹相關標章:認可標章、比較標章及容許耗用能源基準,透過標章除了鼓勵廠商生產,同時引導消費者購買高效能商品,在一推一拉間自然達到節能效益,並輔以「123」口訣說明: 400公升冰箱1天用電量,1級標章1度,節能標章2度,老舊無標章冰箱則會到3度。為讓學員對耗能有感,傅特助邀請現場學員「猜猜看是誰什麼在發熱」,以只見其影不見其形的紅外線照射圖讓學員實以視覺實質感受不同電器間的耗電程度,互動間也分享了許多節電小撇步: 日本正負1℃運動(冷氣+1度、暖氣-1度)、只要電器摸起來感到熱就耗電、冷氣要勤清濾網、冰箱8分滿,熱湯先放涼再進冰箱等,老師也帶動現場學員分享自家節電好方法: 窗戶加熱隔熱紙、外出時冰箱放置水瓶結凍,返家時放置風扇前有助降低室温等。

 

貼近生活 無違和感節電

  風趣而實用的節電分享引發學員行動力,課程結束仍意猶未盡向特助請益,看到學員們躍躍欲試的熱誠,傅特助也提醒節電以不影響生活為重,如: 長輩還是以生活方便為重,貼近生活習慣才能長期持續。
 

2018年「用電行為面面觀」能源教育課程
 
課程日期: 2018年5月18日
 
課程地點: 台北NGO會館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