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能不能】縣市政府 X 公民 = 無限可能

您在這裡

作者
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副執行長

      前篇我們介紹了「 公民/社區電廠 」的3個好處,其中之一,就是讓所有人一起實際參與能源轉型,也一起享受綠能的種種好康,而這裡講的所有人,也包括縣市政府,此篇將介紹縣市政府和市民一起激盪出的種種火花,以及地方政府要如何做?才能和市民一起成為好夥伴,共同翻轉在地的能源結構!如果你對「公民/社區電廠」還不了解,請一定要看到我們的 Part 1 :公民/社區電廠—大家都在問的3個問題

 

市政府和公民的能源轉型,可以一起促成哪些事?

1.看足球賽

  德國Grossbardorf 足球俱樂部-想在屋頂上蓋太陽能板但缺乏資金,市政府便積極支持當地的合作社(Friedrich Wilhelm Raiffeisen Energiegenossenschaft Großbardorf),並透過球迷們集資,最終俱樂部租下了20年屋頂,而能源合作社的成員可以得到財務上的回饋,得到球票 或 看球必備的熱狗!(也許常在講台灣足球元年的體委會,可以考慮一下~)

2.推廣能源教育、提供專家諮詢

  台灣很多縣市都羨慕韓國首爾「 省下一座核電廠 」的成果,成功的關鍵往往在專案的延續性。而在比利時和德國,市政府和「 公民/社區電廠 」的合作,就能讓市民參與的方式很直接,居民可以參與發電,也能實踐省電。

(1) 德國Odenwald:把廢棄啤酒廠改造為能源之家

  德國的Odenwald把再生能源的部分營收,用來經營「 能源之家 」,能源之家前身是啤酒廠,現在則是行政中心,裡面雇用了能源顧問、建築師、工匠、房地產借貸人,這些專家的工作是甚麼呢?除了負責回答市民們各種各樣能源相關的問題,能源之家裡面也有餐廳、幼兒園、停車場以及公共展演空間。
(台灣的蚊子館這麼多?不曉得能不能也能參考此模式)

(2) 比利時Eeklo:雇用專家為公私宅進行節能工作

  早從1999年取得比利時 Eeklo 市的合約後,Ecopower 能源合作社便投資了3座大型風機,所產生的收益用以支付「兼職能源專家的薪資。這位專家現在負責市政府公有建築的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益(分區供暖系統),同樣也協助居民進行民宅節能的工作。

(3) 比利時根特市 Ghent :節能、創能到分散式發電

  根特的地方合作社 EnerGent 複製類似 Ecopower 的模式,在和市府協同合作的方式下,EnerGent 獲得了5萬歐元的借貸,為市中心重要地標---戰爭紀念碑中心裝設雙層玻璃。

  EnerGent 其實也協助一般民宅的節能改造,能源專家協助市民釐清節能方面的需求、排定改善措施的優先順序,並且追蹤後續的改造工程;除此之外,也協助公有屋頂和私人住宅安裝太陽能板。市民也可以投資其他屋頂,接下來更會和 WiseGRID Horizon 2020 專案連結,建置4個歐盟國的智慧電網,要藉此證明公民參與的分散式發電是具有經濟效益的。

(4) 比利時Tongeren:公立小學能源查核

  BronsGroen合作社,在比利時Tongeren 的五所公立小學進行能源查核,透過觀察、蒐集資訊及提供解方,讓當地的小學可以減少水、暖氣和電力的使用。(台灣許多學校都在苦思如何節能,教育部您看到了嗎?)

 

3.回饋社區建設,在地居民都得益:

  位於比利時的 Emissions Zéro 合作社(確切位置於Dour 及 Quévrain ),兩處的地方政府,將利潤投資在其他永續能源、回饋社區的專案,因此可說不只是合作社的參與者,更讓所有人都可因此得利。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 公民/社區電廠 」合作,可以給當地社區種種好處,但地方政府和市民的共同經營,並不會自然發生,地方政府也需要從各種政策上的設計著手,才能贏得市民的支持,並讓市民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好夥伴。

 

市府和市民合作,並保障市民參與比例

  前面提到的1999年,Ecopower 取得比利時 Eeklo 市的合約後,投資了3座大型風機,當時,市議會要求競標的過程:必須要有市民參與的空間,並要讓大家共同擁有設備。同時也讓利害相關者獲得參與訊息,包括市民、環保團體、諮詢委員會、市議會等等,因此形塑了永續能源和氣候行動方案(sustainable energy and climate action plan) 。方案本身也獲得市民的高度認同,而前述的風機也是方案的其中一項。

1.比利時的 Amel & Bülingen 是位於德語區的兩座城市,共同參與市政府產權上的大型風場,專案的50%所有權分屬兩座城市的市政府(各25%),剩下的50%所有權則是兩家地方能源合作社,25%由 Courant d’Air 持有,剩下的持份則歸特殊目的車輛(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的公私合作專案

2.前述比利時的合作社 Emissions Zéro ,開發比利時最大風場的其中兩座風機,一半的所有權是當地居民透過 Emissions Zéro 所擁有,地方政府則擁有剩下的一半,利潤則公平的分配給三位投資方。因此兩處的地方政府,便能將利潤投資在其他永續能源或回饋社區的專案上。

3.某些地方政府將地區市民的參與,列為競標條件,在比利時的 Wallonia 就邀起需有24.99%的當地居民參與,而當地政府的擁有權也佔24.99%,這特別的數字並非依據任何法規,而只是依據當地慣例。

4.相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比利時的荷語區、西荷語區與 Limburg 的民營風力專案,市民和市政府至少分別共享了20%的擁有權,這樣的作法在荷語區被廣泛地接受,如魯汶、Oud-Heverlee、Torhout,Laarne,Tienen,Scherpenheuvel Zichem and Kortrijk 等地方政府,更基於國際合作社聯盟的原則,決定再生能源專案中,民眾要享有50%的擁有權

 

開放公部門的屋頂

  屋頂難尋!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用電密集的雙北,更是非常關鍵的障礙,本會接觸的雙北社區、社大,都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社大租用公立學校的場地,想要召集市民一起集資,利用公立學校蓋太陽能屋頂,收益想拿來做弱勢學生的補助或其他公益用途,但最後皆因屋頂是公有,而無法實踐計畫。

  以村里為例,里長和里民已經達成共識,決定打造一座屬於社區的綠能電廠,也想好發電的收益要拿來做甚麼?例如:老人照護、快要停駛的社區巴士、弱勢學童等等,即使有里民願意提供屋頂,也有里民願意共同出資,但偏偏民宅因為高樓密集遮蔭嚴重,不是適合裝太陽能板的環境,而社區內最好、最大片的屋頂,又偏偏是公家單位的。

  對很多公部門來說,屋頂要出租,往往只考慮到價格標。其實對於擁有屋頂的公部門來說,只租給單一系統商,跟開放給社區居民共同出資,其實都一樣單純的扮演包租公、包租婆的角色。有的政府單位反應:如果讓市民一起參與,後面保險和維運會被問責,但其實後續的維護,皆同樣是由廠商來負責。

  一旦有了社區居民的參與,市民們對於能源轉型的想像就得以落實、共識得以提升,還可以照顧到其他公益面的需求。

  在2017年,比利時的 Kuurne 市政府就希望能透過民間夥伴的合作,共享公有屋頂的太陽能板,讓更多市民可以一起來投資。透過和能源合作社 Beauvent 的合作,現在合作社將開發 500 kWp 的專案,而且市政府也可以省下每年5千~1萬歐的費用,而現在市政府正積極推動集資計畫。

 

提供資金

  前面提到改造廢棄啤酒廠為能源之家的德國 Oden,就提供當地合作社1千萬歐元的融資,總預算3千6百萬則花在投資再生能源設置,所以當地社員可以取得當地的能源,部分營利用來經營「能源之家」,

德國 Saerbeck 的一群居民,於2012年就達到:原訂要2030年成為能源自給地區的目標,能提早達到目標得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協助成立地方的合作社,並提供社區型公有屋頂太陽能電廠金融。後來,Saerbeck 的居民更加積極,將之前軍方的彈藥庫變成能源公園,採用多種形式的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太陽能、生質能,而這些能源足以供應當地所需的供暖及電力。

 

結論

  能源轉型需要公民一起來,因為需要投資財力、心力、創新的想法,還有需要大家有共識,政府需要明瞭市民除了是能源的消費者、財政支出納稅人、市民也一樣是綠能生產者。因此,市民應該成為這種能源轉型的核心。然而,筆者在和許多官方單位提及公民電廠時,許多官方代表對於公民參與的想法仍僅考慮:「老百姓想要多少補助才願意裝設綠能?」,卻忽略掉其實市民想要透過共同投資的方式參與,讓市民能共同分擔能源轉型的成本,並且這樣實際參與的方式,也能讓綠能的利益,可以更實際、公平、透明的回到市民的手上。

 

參考資料:

  1. Municipality Approach, REScoop, May 4, 2018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