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之後,我們如何看待日本食品中的輻射污染

您在這裡

作者
湯琳翔(本會研究員)

公投之後,我們如何看待日本食品中的輻射污染

 

對於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進口管制究竟是否要維持目前的「五縣食品全禁」,台灣社會似乎已經由11月24日的公投表達了全民的意志,高達72.3%的同意票比例,選擇維持「五縣食品全禁」的立場。本案的公投結果不但是對2年前想要調整「五縣食品全禁」的民進黨政府表達強烈的不認同,同時也約束了2020年有可能換黨執政的中央政府至少在半年之內不可以變更「五縣食品全禁」的政策內容。日本政府也在公投後數日以罕見的嚴厲言詞表達對台灣公投結果的不滿,並表示不排除循WTO爭端解決機制,同時提到維持「五縣食品全禁」將是導致台灣無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的原因。這個消息也讓藍綠陣營各自借題發揮,支持維持現行管制的一方指稱公投結果和日方的發言戳穿了台日友好的假象,反對方則對台灣社會多數民眾未能理解本案與經貿外交的關聯感到遺憾。然而我們姑且將經貿外交的延伸影響放在後面,本案本質上畢竟是一個全民關心的食品安全邊境管制的議題,究竟目前採取的「五縣食品全禁」政策,對維護民眾的食安是否提供了足夠的保護?還是仍有漏洞?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以及會不會真的有「過度管制」的可能?本文將一一分析,並同時回應支持/反對核電方對本案的各種說法,文末也將經貿外交的議題一併納入討論。

 

五縣全禁:該管的沒管,不該管的管很嚴

福島核災發生後,世界各國紛紛加強日本食品進口的管制措施,這些強化管制從輕到重包括了提高日本進口食品在邊境檢驗的頻率,或要求必須提供日本官方的產地證明或輻射檢驗證明,最重的則是要求部分地區的全部食品都停止輸入,下圖整理了各種管制措施與其強度。而台灣目前採取的「五縣食品全禁」,是在2011年的3月25日起,宣布禁止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所生產所有食品輸台,並且針對九大類日本輸台食品採取檢驗頻率最高的逐批查驗。這套措施維持七年大致未有改變,相對於其他國家在災後兩到三年已陸續調整措施,且大致的趨勢都是逐漸放寬,目前仍有採取將全縣所有食品禁止進口的國家,僅剩下台灣和中國。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輿論會提到美國、韓國或其他國家對日本食品的管制範圍多達10多個縣,批評台灣只管五縣,是相當鬆散的管制,這樣的說法其實是混淆了「全縣所有食品禁止進口」和「特定縣特定類食品禁止進口」兩種管制措施,美國、韓國或是歐盟,其實從來都不曾採取將全縣所有食品禁止進口的措施,但是它們將日本國內有驗出輻射超標紀錄的特定縣特定類食品視為高風險產品而禁止輸入,因此所謂的範圍多達10多個縣其實是在10多個縣都有幾種食品被禁止,但絕對不是10多個縣的所有食品全部禁止進口,這點不可不察。全縣食品全禁其實是一種管制強度非常強的作法,這通常是因為風險資訊還不明確所採取的暫行措施,但是核災經過了7年,相關的食品檢驗和生產過程減污都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資訊,這些資訊都顯示能夠正常出口的食物,因為幾乎都有受到比較嚴格的生產管理和檢驗,並不需要過度恐慌。更不需要特別針對福島以外四縣全部食品不准進口,現行制度堅持聚焦在「五縣食品全禁」,反而忽略了「輻射污染的分布狀況從核災發生之初就不是只在五縣之內,且五縣之內的污染也有區域差異」的事實,連日本人自己,現在頂多對福島產的食品還有些顧慮,但他們不會把另外四縣的食物都認為全部是充滿高度污染的風險。因此比較合理的方式還是應該看生產管理和過去檢驗數據來判讀那些地區的那些產品風險比較高,再直接禁掉這些產品,例如菇類其實特別容易吸附輻射,可是我們只禁福島等五縣,卻不曾考慮禁掉其他地方生產的菇類,但是其實在福島五縣之外仍有許多地方的菇類至今仍有輻射超標的記錄,或是像靜岡的茶,在台灣的進口檢驗記錄上也是屬於有驗出輻射(未超標)的比例較高,應該也可以視為風險較高的品項考慮禁止。但是這些考慮都在「五縣食品全禁」的邏輯下被忽略了。而今如果要針對這些福島五縣之外的高風險品項做管制,反而會因為台灣已經實施五縣食品全禁這種高強度的管制了,若還要再加高風險品項管制,日方想必難以接受,當然食品的邊境管制是台灣基於保障自己國民健康能夠自己決定的,但日本當然也就會在其他經貿或外交的事項上刁難台灣。

 

食品中輻射的邊境管制措施類型 

 

只做不說的「進口零檢出」

另外更重要的是,台灣其實採取了一種未在官方政策上明列,但實際上有在做的「進口零檢出」規定,這個規定就是雖然嬰幼兒食品和飲用水以外的其他食品,合格標準是100貝克/公斤,但實際上只要有驗出輻射劑量,就算沒有超過100貝克,政府還是會要業者退關或銷毀。食藥署目前會公布每個工作天的日本食品輻射檢驗結果,小到像是2016年12月14日來自靜岡的抹茶粉被驗出有1.7貝克的銫137,照樣驗得出來並且被要求退運。而目前來自日本的食品,有9大類風險較高的產品(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及茶類製品,是採取逐批查驗的,意即這些食品只要進口就至少要抽一件去檢驗輻射。這樣逐批查驗加上進口零檢出的管理措施,其實要說台灣對輻射食品的管制很糟糕很鬆散,這可能言重了。

 

台灣對日本食品的檢驗即使低到只有1.7貝克仍然驗得出來

 

鍶90確實該關心,但你想怎麼管?

有些人會說除了碘131、銫134和銫137這幾種在核災中大量釋出的放射性元素之外,還有其他應該注意卻未檢驗的放射性元素,其中最常被提起的大概就是鍶90,鍶90若吃下肚容易累積在人的骨頭內,增加癌症發病的可能性,我們應該持續關注鍶90的問題,因為即使直到今年的10月,東京電力公司還是持續地向太平洋倒入被輻射污染的廢水,而且新聞指出水裡面其實含有大量的鍶90,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首先由於鍶90在311核災初期釋放出來的量並不多,因此像是歐盟就據此判斷不需要針對鍶90特別進行檢測與管制(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No 284/2012 of 29 March 2012),而現實上,由於鍶90的檢測需要額外的儀器以及長達至少7天至21天不等的檢驗時間,因此目前沒有國家在進口管制的檢驗項目裡面要求加入鍶90,因為這樣等於宣布生鮮食品不用進口了,其他的食品也會被壓縮後續可以上市上架的時間。而即便在日本的官方還是民間,鍶90的檢驗也都十分稀少,頂多基於研究或調查會進行少量樣本的檢驗,但不會是常規的必須檢驗項目,如果要在台灣的邊境管理全面要求檢驗鍶90,必須考量到邊境是否有充足的保冷儲藏設備與空間,以及生鮮進口食品在邊境的滯留時間將會延長數日,這樣做對貿易的影響與成本一直是全面檢測的障礙,因此我們雖然自2012年以來都關注鍶90的檢測,但也能理解其困難之處,所以對於鍶90,我們只能繼續關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研究,持續了解鍶90對食物的污染,再判斷可以如何管制,但是也請記得,鍶90跟福島五縣的區域並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鍶90不是只累積在福島五縣內,所以拿沒驗鍶90要求維持五縣進口管制其實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說法。但是我們難道要要求來自日本的所有食品都要統一驗鍶90嗎?如果加驗鍶90,那現在來自日本的大量生鮮蔬果與水產品可能都會因為要留滯7至21天以進行檢驗,進而導致沒有人要進口這些食品,這樣的影響我們也願意承擔嗎?

 

鉀肥是個毒藥嗎?

有些批評則針對災區農民以施用鉀肥的方法,讓鉀代替放射性銫被作物吸收,因此即便土壤的放射性銫濃度高,作物也能夠幾乎不吸收到銫,這種作法是在車諾堡事件後,從烏克蘭的經驗中學到的,而且在福島核災發生一年之內就被福島縣政府大力推廣,使得每個農民幾乎都知道這個作法,當然這也引起了一些批判。然而,用鉀取代銫是災區生產者為了恢復農業所做的不得已選擇,鉀肥的過度施用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像台灣過度施肥會對環境造成傷害一樣,因此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做法,但站在減少輻射污染進入食物的優先目標上,也無須過度批評。而對於鉀肥的批判很少談到鉀的劑量,以及有哪些科學證據說明鉀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些評論提到過量的鉀可能會對腎臟病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但前提是過量,而且是針對腎臟病患者,至於對一般民眾的影響以及需要吃到多少劑量才是過量,這些評論完全沒有提到。另外有些評論認為鉀肥裡面可能含有的天然放射性物質鉀40,也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同樣會造成體內被曝的問題,但這些說法一來同樣沒提出證據說明現在日本施用鉀肥的現象,使食物中含的鉀40究竟提高到多少。而另外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需要非常警惕鉀40,那台灣自己生產的香蕉恐怕也是不能吃的,一根香蕉平均含有15.5貝克的鉀40,吃個7根其實就超過100貝克了,但是事實上,人體內本來就含有具放射性的鉀40,同時鉀40會像人的體溫一樣維持恆定性,吃下過多的鉀40也會被身體代謝掉,如果照這些評論的邏輯,一丁點的輻射都不能夠接受,那麼鉀肥簡直是一個必須禁止施用的毒藥,但事實上肥料的氮磷鉀就是基本必須元素,即使連台灣也沒有對鉀肥的使用進行規範,那難道在台灣施用鉀肥的農民們都是在加輻射給消費者吃嗎?這樣的矛盾突顯了這些對鉀肥的批評不是欠缺根據就是雙重標準。

 

福島五縣的食品不用過度恐懼,那所以福島恢復了嗎?

福島正在恢復,福島的食物的污染的確被控制在一個程度下,這是即使反核者都不會否認的事情,但是說福島已經「恢復到和災前一樣」,這就是絕對的錯誤了,那些曾經住在大熊町的人,他們的家園現在都還有每年50毫西弗的高輻射劑量,要他們怎麼回鄉呢?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之前曾在辯論場合說福島的大熊町是因為海嘯地震被破壞所以災民回不去家鄉,但事實上它現在還是有每年50毫西弗的高輻射劑量而被列為歸還困難地區,這才是災民回不去家鄉的原因。許多福島人或是日本人也許為了能夠讓世人知道,它們很努力地讓自己恢復到災前的生活,而急於向世界證明福島正在復原,這些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那些在台灣說著福島已經沒事了的話的人,多半是擁核立場,他們這麼說的時候,背後目的卻是想告訴台灣社會,福島沒事了,核災根本沒那麼可怕,讓我們重啟核電吧,如果他們把這番真心話講出去問問福島人支不支持東電重啟核電,相信多數的福島人是不會認同他們的。

 

公投結果讓我們無法加CPTPP怎麼辦?

公投結束後,很多反對第九案的人在看到日本外相說的話之後,都紛紛批評都是反核食公投正方的這7百多萬人害台灣的外交經貿空間變小。然而,其實不需要只是因為看到CPTPP,可能開啟一個突破中國圍堵我們區域經貿整合的空間,就急著要加入,而且不計一切代價,CPTPP讓成員國必須接受更嚴格一致的經貿互動規範,加入後對台灣的產業衝擊到底如何,誰受益?誰受害?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最重要的社會溝通與衝擊調整方案,其實我們不需要這麼急著為了加入而避談這些問題。但是當然這個公投的結果,就算不確定是不是直接影響到加入CPTPP的資格,但幾乎可確定的是這件事的確會成為台日互動中,日方可以拿來向台灣叫板的一個藉口,從外交空間到農產品檢疫,日方都可以咬著這件事卡住台灣,「既然台灣不顧科學證據,執意用民意否定日食的開放,那我們同樣可以在農產品檢疫(或其他)上對台灣採取更不友善的作法。」所以就算不談CPTPP,這題一定還是會繼續影響這兩年的台日關係,這是公投後全民必須共同接受的結果。

 

結語

本會自2012年關心日本食品中的輻射污染問題,提醒社會大眾注意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並持續監督政府應逐步加強邊境的管制措施。我們在2012年成功阻止衛生署(現為衛福部)放寬食品中輻射殘留量標準,並且讓邊境輻射檢驗資訊,從原本的數週公布一次,變成每天公布更完整的檢驗結果。我們更在2015年的日本進口食品改標輸台事件中,成功地爭取到非常重要的官方產地證明以及輻射檢驗證明,讓日本輸台食品的產地有官方的依據,而不再是任進口商憑良心填寫和更改。隨著更多的風險資訊和檢驗資料,台灣其實可以也應該根據這些資訊調整邊境管制措施,而不是維持一套僵固不變的管制方式,無法回應風險的變動,造成該嚴管的無法爭取,該鬆綁的又不能調整,徒增不必要的國際上貿易摩擦。無可否認地,福島的環境正在恢復,食物的防治污染工作也確實在精進,我們實不該以污名化的標籤持續加諸在同樣深受核災所害的福島五縣生產者。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