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公民權益及環境意識的典範-紐西蘭促進地熱發電的關鍵

您在這裡

作者
王守誠(台灣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祕書長)

兼顧公民權益及環境意識的典範

-紐西蘭促進地熱發電的關鍵

 

 

許多台灣人對地熱發電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幾乎每個人都泡過溫泉,但是在教科書及經濟部官方資料提到的地熱發電技術卻總是負面資訊居多,好像這種再生能源技術仍然不成熟,實際上卻是因為清水地熱電廠失敗的前例而躊躇不前。地熱發電技術自1904年從義大利托斯卡尼的「地獄谷」(Lardellero)試驗成功,在100年前義大利鐵路公司就開始使用這種再生能源;1980年代發展進入成熟期,尤其在擁有「太平洋火環」之稱的環太平洋國家,如美國、菲律賓、日本、紐西蘭的地熱電廠主要在這個時間建立,現已運轉超過30年,但只有菲律賓、紐西蘭因中止核電廠運轉而在地熱發電技術上持續擴張;近十年則因全球重視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而再次快速成長,藉由國際合作的模式將地熱開發拓展到更多有資源但沒人才及技術的國家,例如小英總統最近拜訪的加勒比海小國-聖文森,希望在火山島發展地熱發電可以擺脫骯髒昂貴的柴油發電,橫跨歐亞的土耳其更在10年內就成長1,317 MW的地熱發電規模,占了全球總成長量的30%,在短期內就大幅降低地熱發電成本,展現國際合作的嶄新商業模式。

全球2008-2018年的地熱發電成長規模及國家,此段期間共增加4,341 MW

 

但其中位於第八大陸的紐西蘭默默發展地熱發電超過1,000MW,成為第五個1GW俱樂部的國家,預計要在2035年達到100%再生能源,2050年成為零排碳國家,他們重視原住民文化、強烈的環境意識及重視兒童已成為普世價值的典範;而在地熱開發上,這些價值也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視,而且成為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助力。回頭看台灣的地熱資源分布範圍有8成以上位於原住民地區,紐西蘭的經驗正好是目前台灣「能源轉型」階段重要的參考。

2018年底地熱發展前十名國家,總裝置規模為14,600 MW

 

根據世界銀行出版的地熱手冊(Geothermal Handbook: Planning and Financing Power Generation),地熱開發模式可根據各階段政府與民間的參與角色細分為8種,大部分都需要融合公私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精神。以成果而論,印尼、紐西蘭與土耳其的發展模式可能最切合國際商業模式的運作,這個模式由政府主導前期階段的資源調查及探勘(Survey/exploration)、試鑽探(Test Drilling),如同地質法賦予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MOECGS)擔任的角色;在後期的案場開發(Field Development)、電廠興建(Power plant construction)、維運管理(O&M)均由民間企業進行,如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獎勵條例」的運作模式。當政府不重視發展地熱發電,可以導致中央地質調查所沒有預算及人力執行地熱資源的調查及探勘,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法規也不考慮地熱發電產業的特殊性,這些「能源轉型」階段應強化的政策工具卻未被重視,甚為可惜。

全球目前發展地熱的不同模式及應用國家

 

相較於印尼及土耳其,紐西蘭的地熱電廠特別在於原住民參與的程度極高,政府更輔導原住民自行申請籌建地熱電廠,促使原住民擁有地熱電廠的主導權,毛利人與地熱利用及發電的共生共榮成為極佳的模式,這種成功的模式的形成機制讓人非常好奇。

紐西蘭商工代表會在2019年的暑假邀請了該國地熱發電的工程師及科學家來台舉辦研討會,其中兩位長期投入於地熱電廠環境保護工程的Daysh及GNS科學機構的毛利族科學家Dr. Diane更來到台東太麻里鄉金崙溫泉,分享紐西蘭毛利人使用地熱能促進部落經濟及科學觀提升的經驗,(圖四),在金崙的溫泉教會舉辦。在會中太麻里鄉的鄉民代表及當地村長充分與紐西蘭的地熱專家交流,尤其是解釋當地人聽聞「地熱發電會誘發地震」、「地熱發電會影響溫泉」等惡意中傷綠能的資訊。紐西蘭地熱環境工程專家Daysh先生解釋在紐西蘭地熱發電的經驗,「從未發生」過誘發地震(Induced earthquakes)的事件,這是由於在紐西蘭的地熱開發案場,地震監測及環境監測都是最早需要進行的工作,以確保地熱開發的過程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大幅降低引發環境衝擊的風險。

 

紐西蘭及台灣的地熱專家與溫泉村原住民的溝通會議留影

 

另外在原住民參與地熱發電的商業模式上,Dr. Diane女士也詳細說明紐西蘭毛利人也經歷過一段被政府強迫遷移傳統領域的時代,他們傳統領域的土地被政府主導開發計畫,導致他們與土地的緊密關係受到嚴重傷害,但在政府轉變態度之後,毛利人可以回到傳統領域的土地,利用天然的豐富資源生活,地熱的利用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他們祖先有留下許多關於地熱的傳說,但在現代社會中,原住民也必須學習「科學」這種普世的語言,了解各種使用地熱資源的可能性。

 

毛利人地熱科學家Dr. Diane女士及環境工程專家Daysh先生均特別強調與部落溝通的重要性,在紐西蘭,開發商與部落會針對部落長老、部落家庭、部落年輕人建立三種不同的溝通模式,對於部落年輕人會特別投入科學教育及能源環境教育的資源,讓年輕人理解科學語言溝通的模式。紐西蘭成功的經驗讓金崙溫泉的原住民非常讚賞,強烈認同這些溝通面向及方式,也進一步說明過去原住民部落傳統領域及文化的價值從未被開發商尊重,造成族人面對開發商存在被剝奪感。以現況而言,從原住民朋友的視角來看,開發乾淨的再生能源造成的傷害可能等同於佔據傳統領地開採礦石的水泥商,這其中存在能源教育的失落環節。我們需要向原住民文化學習與自然共生的哲學,也需要將能源環境教育的科學新知回饋給原住民文化的繼承者。

 

紐西蘭曾在1970年代輸出最先進的空氣鑽井技術給菲律賓,使菲律賓擁有曾為全球第二地熱大國的成就,但紐西蘭政府過去在地熱發電上也經常遭遇失敗,直到重視地方溝通程序,政府退到協助民間開發的立場後,地熱發電計畫才在近年大幅增加,其中GNS是最重要的地球科學研究機溝,接受民間委託解決地熱開發的科學問題;除此之外,GNS也積極協助毛利人籌建自己土地上的地熱電廠,由於毛利人信託基金(Trust)參與地熱發電計畫的開發,促進在地居民、政府、開發商、投資商、產業鏈等各面向均受益,但台灣尚未有政府或民間單位協助原住民族成立信託基金,更遑論促進原住民參與再生能源開發計畫,這應是政府未來應納入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新創機制。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