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場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今年主婦聯盟辦理「農村綠學苑培訓營」,服務對象為農會推廣相關人員,要透過課程的引導,讓農會重新思考食與農的聯結,更深入探討農村生活中的環境因素,包括從環境面出發重新盤整農村環保生活、環境與耕種、飲食安全與健康等議題。


首站來到花蓮,並邀請主婦聯盟董事呂木蘭擔任講師,分享「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主題。木蘭講師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環境盡一份力,以往農會辦理的活動可能沒有將環境變遷議題放入活動中,但期望經過本堂課程,要將環境永續的價值帶回去傳達,並把環境問題列為關注焦點,在農業推廣活動中融入,因此課程中介紹何謂永續,以及目前生活中面臨的環境問題,最後分享台中分會的行動案例。


<呂木蘭講師>

永續:不損及未來子孫,繼續留給下一代

木蘭講師請學員思考何謂「永續」,有學員回答就是永遠繼續下去,而根據環保署的定義就是不損及未來子孫,繼續給下一代。那麼到底是什麼要繼續呢?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其中提出17個面向,包含沒有飢餓、教育、生態、水資源等,而木蘭老師則說是乾淨的環境、多樣化的生態、乾淨的水、乾淨的能源等要繼續傳給下一代,而且在食衣住行育樂、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大小事都能找到永續的方式。

木蘭講師說目前地球損耗的速率超乎想想,看看亞馬遜雨林、北極圈今昔十年的差別,想想綠島上無法處理的垃圾,甚至連16歲的孩子都為氣候變遷發起行動,瑞典女孩桑柏格,發起罷課去國會靜坐抗議,請大人正視氣候變遷問題,因為大人目前並有實際作為可以改善環境問題,而未來是這些孩子要面對,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皆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問題。

一點小小事,可能是地球的大事

每天隨手做的一件小事,但長久累積下來,最終可能對環境造成好的/不好的影響,成為地球大的大事。木蘭老師以垃圾舉例,綠島、蘭嶼皆是觀光島嶼,每位旅客的到訪,不僅帶來收益,同時也製造了垃圾,可能是用餐時的一次性餐具,或是口渴時買的寶特瓶,還有住在旅社使用的一次性用品,每個人都只有一點點,但最終就讓綠島/蘭嶼無法負荷。但現在有人在蘭嶼發起每人帶走一公斤垃圾,每個人負擔一點點的量,如果越多人響應,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台灣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用品量非常驚人,而其中塑膠垃圾,是現在最大宗的垃圾來源。塑膠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木蘭講師認為是因為塑膠太方便,生活型態已經習慣塑膠了,所以現在覺得以前使用草繩葉子、自備容器上市場並不方便。但是其實使用塑膠,不僅需要付出環境代價,還要負擔健康風險,因為部分塑膠使用的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殖系統或胎兒發展。

以行動領導他人,而不是言語

木蘭老師認為雖然環境知識很重要,我們需要了解這些風險與危害,但更重要的是行動,將永續生活行為落實在生活中。以塑膠一次性垃圾為例,要從源頭減量,因此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就曾經在台中向上市場舉辦自備容器漸少一次性用品的活動,許多人都分享自己的作法,做好計畫採買,自備各種容器。台中分會還與馬鳴國小一起合作辦理減塑園遊會,校長回饋說以前辦完園遊會都要花是至少2小時清掃,後來實踐減塑,一樣的活動,結束時只有一個紙箱的垃圾,透過家長教師溝通,學生課程融入,發展出餐具租借、用香蕉葉裝飯糰、月桃葉裝點心等行動方案實踐在園遊會中。

木蘭老師也請大家思考什麼是方便/不方便?以傳統市場買菜為例,自備容器買菜與用商家提供的塑膠袋裝食物回家,在考量回家後續處理方面,其實自備容器可以直接放入冰箱,但是塑膠袋裝,回家可能要再分裝,丟棄用過的/髒的塑膠袋,後端還有垃圾車、焚化爐等看不見的成本。而在活動中,多花一點前期溝通,請參與者自辦餐具,多花一點時間用天然的材料取代一次性用品,不僅減少垃圾,更可以提升活動的質感,讓活動中垃圾減量,因此何謂方便與舒適,都是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木蘭老師說「永續,是一連串選擇的學習」。

我們沒法要求別人,但可以自己先減少,回去後檢視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不僅是家庭生活中有綠色行動,在社區餐會、推廣活動中,也請農會夥伴一起思考,選擇用更好、更永續的方法辦理。木蘭講師期待所有學員日後都能成為有意識的生活者,把永續融入日常生活行為中,降低資源的消耗。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