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村的循環理念/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場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農村綠學苑培訓營花蓮場第二堂課程,還是請到主婦聯盟呂木蘭擔任講師,延續前一堂綠色生活能力的開創者所談到的永續議題,木蘭講師認為要做到永續,需要一直不斷學習,在生活與工作中持續融入環境關懷,不要製造垃圾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持續提升我們的角度,持續精進,可以再想更多,照顧到環境。因此農村要永續發展,不去破壞、污染大地,鼓勵大眾使用在地食材,鼓勵農民多種植,讓土地發揮作用,再加上透過食農教育,學習烹飪、辨別、採買等基本生活能力,從生產到消費端一起讓農村可以更永續,資源能夠在土地上循環利用。

木蘭講師在台中發起東海食農教育基地,透過共學與經營一片土地,期待能留給下一代享受自然的天地,親自實踐永續且循環的農耕與生活,並在基地推展各種食農教育活動,讓更多人一起參與環境關懷的行動。木蘭老師認為永續的生活方式,最基本是要能有友善環境的耕作,確保食材健康天然,更重要是在生產過程中減少能源消耗,為了讓學員更加了解如何實踐,他分享東海食農教育基地的活動案例。


<木蘭講師分享減少浪費的方式>

每一次活動 都為土地做一點貢獻

剛到基地時,雜木覆蓋幾乎沒有可以種植的地方,如果用一般整地的方式就是怪手出動挖一挖,但是木蘭老師的團隊,卻用不一樣的方式,保留部分的雜木,用人力開墾協力共作的方式整理出基地的農耕地,更用自然建材搭建活動休憩空間,不使用大規模、耗能的機械與水泥工法,木蘭老師說因為土壤是很珍貴的,不應該用水泥覆蓋或被重機械壓實,而且用水泥覆蓋會讓雨水快速流失,對土壤保水不利。

全球1/3的土壤都是劣化,農藥殘留、化肥鹽化、砍伐造成流失等,因此木蘭老師非常重視土壤復育,很多活動都是為了讓土壤更健康而設計的,例如菜園中會使用覆蓋,增加土壤保濕,同時也減少沖刷流失,更利用堆肥作為覆蓋物,增加土壤有機質。此外,基地沒有廁所,也為了保護周圍環境與再利用資源,因此製作了沒有沖水的環保生態廁所,乾式廁所使用稻殼覆蓋排泄物,發酵後成為推肥有成為土壤的養分。

把辛苦的事情,轉化成有趣的事情

在教育基地,木蘭老師所設計的活動都是透過「共耕共作、共學共享」的方式在進行,營造一個讓家長安心、孩子開心、親近土地自然的社區菜園。因此不管是製作廁所,還是推肥,都讓孩子參與工作,讓孩子觸摸土壤,觀察並感受土壤的生命力。木蘭老師使用的堆肥方式是一層生廚餘一層枯枝樹葉,就像蛋糕一樣,因此也稱為合作堆肥大蛋糕,也告訴參與者瞭解堆肥是把可分解的廢棄物,回到土地裡面,把碳存在土裡,也能成為植物生長養分的來源,翻轉堆肥的刻板印象。

從很多層面融入永續觀念

永續生活不只有人類活著,還有所有生物一起共存。如果只是單純做到不污染只是消極的方式,要更積極的為土地做出貢獻。木蘭老師舉例了厚土種植、香蕉圈堆肥、環保酵素等方式,更提出廢棄食材再利用,像是玉米桿煮高湯、水果皮再利用養雞、做酵素等,一點一點的改變邁向循環型農業。除了土壤,木蘭講師認為在活動與生活中,水資源利用也要有永續觀念,在菜園中將不步道做成集水溝渠、發展節水/無水料理,利用雨水回收等,用過的水也要思考有沒有可以重複利用的地方。

減少垃圾、節水、節能、促進復育,還要把動手做的能力找回來,讓自己擁有實踐永續生活的技能,在基地活動中,木蘭老師都設計動手做,盡量讓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因此本堂課程,為了讓學員更熟悉如何在農村中融入永續與循環理念,安排分組討論,請各組設計出一個符合綠色農村的推廣活動。


<各組討論中>


辦理活動的人自己要認同,要投入

花蓮場以地區分組,多數為花蓮縣各鄉鎮地區農會,分為四組,經過一小時投入的討論,各組皆上台分享成果。吉安鄉農會夥伴分享了「龍村綠油油」的參訪活動,採用網路報名減少用紙、在火車站接送減少各自開車碳排放、使用在地米做冰淇淋DIY、午餐廚餘當堆肥、騎單車探訪水圳等設計,讓活動更符合永續理念。

鳳榮地區則是分享社區共食如何實踐循環永續理念,首先安排採與長者共乘或陪伴步行前往場地,食材使用在地當季且市場採買自備容器盛裝,請參與者要帶碗筷杯子,如有未帶者要提供環保碗筷,廚餘皆做推肥,後續推肥回饋在地社區菜園或農友使用,鼓勵自備牙刷與手帕,減少牙線與衛生紙使用,除此之外,強調使用環保酵素清潔劑,清潔鍋碗瓢盆,洗菜洗米水都會再利用。另外一組也分享了共食,大致活動相似,但是強調煮食要少油、少鹽、少油炸,以水煮、涼拌為主,減少烹煮的能源消耗,也會使用關懷據點自種蔬菜,減少食物里程。

最後一組分享了麵包果共食料理比賽,透過比賽宣傳在地食材,增加農民栽種誘因與民眾利用率,麵包樹種植有利水土保持,大樹可留給下一代,除此之外,麵包樹葉子可以當作活動餐盤使用,麵包果更是全果皆可利用,現場請參賽者自備容器,參與試吃的民眾要自備餐具,如果沒有就用租借或就地取材,最後活動所有廚餘皆會堆肥,日後作為麵包樹苗或附近農地的覆蓋物使用。

聽完大家的分享後,木蘭老師說改變行為不容易的事情,改革要階段性,不可能一次到位,他認為活動要先促成參與者情感的認同,先從情感著手,再談知識與技能,就會更容易讓參與者願意學習與行動。木蘭老師說他在辦理那些活動時,雖然會事先提醒參與者要配合,但總是有人會忘記,這時他就會用溫柔堅持的態度,並準備好替代方案,告知對方自備餐具與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原因,他鼓勵農會推廣人員自已要做到、要投入,傳達永續理念,提升民眾對於友善耕作的認同,用購買來支持農夫,形成正向的循環,才能讓綠色農村得以實現。


<小組上台分享>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