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飲食的意涵:傳統與文化/農村綠學苑培訓營-台北場

您在這裡

作者
李欣容/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9實習生

8月2日上午10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於由302家農會與40家漁會所共同支持成立的沃田旅店,舉辦「2019農村綠學苑培訓營」,有近百位來自全台各地的農會夥伴齊聚一堂,準備開啟一天的學習,並以農會角度思考如何促成「幸福農村」。由柳琬玲講師講述自己成立上山採集工作室緣起,並從中分享他所認為的綠色飲食意義。


<柳琬玲講師上台分享>


原本在北部社區大學工作的柳琬玲,莫拉克颱風之後前往高雄旗美社大支援,在這之中看到部落的文化弱勢,也見到政策問題導致部落被迫遷村的無奈。

柳琬玲表示,政府政策其實常忘記考慮「土地」,山上部落世世代代和土石流共存,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已無法造成人身災難,但國家軍隊卻強制將村民帶到市區「讓政府照顧」;土石流過後,路毀橋斷,部落族群都回不去山上了,無法回到故鄉,心理難免不健康。此外,政府撥善款蓋新房子給部落,卻未考慮到土地情誼,搬家並非如此容易,山上土地便是家,土地是搬不走的呀!

接著,柳琬玲說,要合作求活,可以從農食開始。若能使無論有錢或沒錢的人,都能取得食物需求,其實也是種追求正義。從「農廚」到「廚農」,藉由推廣本土食材,達成環境友善及部落分享,此外,他推廣「真食」概念,即避免日常三餐使用食品工業的化學添加等。

回歸到務農,柳琬玲逐一分析新手食農的難題,如土地貧瘠、不斷翻耕使有機質嚴重不足、極端氣候挑戰等土地困境。好不容易種出作物後,仍需思考「種出來,如何賣?」的行銷問題,講師不建議小農自己操作,建議專業分工,建立「有組織性的分工及販售」。

最後,柳琬玲講師分享自己「種田」獲得的身心靈收益,他發現:「從小父母教我好好讀書,賺大錢,但是我務農後才發現,讓作物好,需要的是陽光空氣水,貨幣在這裡根本沒作用。」務農的價值不僅是糧食提供者,更能成為土地最好的照顧者。而你我可以如何創造改變呢?只要關心這片土地,注重健康相關議題,相信我們都能讓自己好一點,共同保護我們關心的這片生生不息。


<授課情形>

環教資訊類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