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與我]就這樣,台灣有了主婦聯盟

您在這裡

作者
李雅卿

 

每個歲末,都要在心裡列上一串長長的名單,感謝他們,讓我的日子過得如此美好。而「主婦聯盟」和「綠主張生活消費合作社」總是早早就跳了出來。
 
我很高興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幾件讓世界美麗一點點的好事,而催生主婦聯盟和綠主張,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多年前,台灣還處於經濟掛帥的時代,對民眾來說,環保和生態都是陌生的字眼。當時我在報社工作,因為參與國家公園與古蹟的指定探勘,認識了很多關心生態與環境的學者專家,也驚見了躺在中研院內台灣土地毒化的研究報告,於是決心為維護台灣這個美麗之島而努力。這些專家學者努力地教導我,而我則努力地透過新聞和報導,與一些同業夥伴,積極倡議這個課題。
 
有一天,馬以工女士來找我,她說:「雅卿,我們打算找一些人,每人每月出一千元,成立一個「新環境雜誌社」,專門討論環保和生態,算你一個,好嗎?」好!於是新環境雜誌開始定期出刊。
 
有天晚上,我們幾個人在臨沂街一個小地下室討論雜誌社的未來和內容,大家都覺得光有理念沒有行動,環保運動是做不起來的。好像是徐慎恕女士說,在台大教職員宿舍區,有位日本來的教授夫人(王保子女士)正在邀集一些教授夫人,從垃圾分類、舊衣回收等家庭小事做起,不知雜誌社是不是可以邀請她們成為雜誌社的行動者?大夥兒一聽,眼睛一亮,很開心地同意了。於是開始為這個來自家庭的環保行動者取名。
 
這樣、那樣的名字取了半天,沒一個好的,我問;「在日本,這樣的行動者叫什麼?」「主婦連!」主婦連?標出「主婦」是好的,「連」不是中國慣用語法,於是我說:「叫她們『主婦聯盟』如何?明確、響亮有力!」就這樣,主婦聯盟誕生了。
 
「不要對主婦聯盟下指導棋喲!」我提醒這些學者專家們:「這些主婦有知識、有時間、有能力、有資源,給她們時間和空間,有一天她們的影響力會比雜誌社更大。」果然,很快的,主婦聯盟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各個新聞版面上,當她們對抗麥當勞等西式速食的不合理高價的報導出現後,我知道,這些敏於行動的家庭主婦早晚要脫離雜誌社,自己撐起一片天的。
 
直到幾年後,我離開報社,不再有報導倫理的衝突後,我才加入主婦聯盟,在編委會、婦委會、教委會到處玩,開心得不得了。
 
有一天,碧霞和秀綾談起想開始一個新的行動:綠色消費。德國的生活經驗,讓我知道如果能把這個事業單位做起來,主婦聯盟的經費不必再靠政府或民間的捐助,甚至可以凝結起消費者,推出自己的議會代表。於是在每個場合,我都大力的鼓吹、支持消品會的這項努力。
 
只是很快的,我就在眾姊妹的祝福之下,開始辦起學校來了。忙碌的辦學生活,使我再一次站到邊緣,看著綠主張經過一次一次的考驗,逐漸成長、茁壯最後設立綠色消費的大本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十幾年來,每個星期,我都滿懷感謝的從合作社的姊妹手上,領取我的生活所需。每嚥一口飯,每喝一口湯,我都知道這是姊妹們努力的成果。
 
曾經聽過一句話:「如果有機會和一群人共同營造一片天地,日後無論走到何處,知道這片天地依舊存在,那麼,作夢都會笑!」
 
而主婦聯盟和綠主張,就是讓我作夢時,得以微笑的重要存在之一。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