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安與環保為「母」題 小瑛媽與家人共創環保家庭

您在這裡

 

以食安與環保為「母」題 小瑛媽與家人共創環保家庭

文/圖:自由寫作者 莊雅雯

  主婦聯盟基金會資深志工林貴瑛在「食安、共老、節電」等議題上耕耘多年,作為講師的她希望能將這些看似嚴肅、難以達成的想法傳遞給更多人。幾十年來,除了在外積極宣導理念,她也和家人經歷過無數次的對話,希望透過與家人的想法溝通,再重新將養分用於宣達意識上。

作為母親與講師,兩種角色的切換有了互通點與收穫

  比起在外講課,回到家庭後的小瑛媽是一位需要負擔起全家人伙食的媽媽、妻子和媳婦,她說:「自從當了母親後,想法就完全不一樣了。」除了要做出好吃的料理,更在意的是食材的新鮮度、品質與來歷,希望能將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與家人。因此,如何用最合適的食材、耗費最少的能源,做出令自己與家人都滿意的料理,成為她數十年來的大課題。

  在接觸基金會與合作社後,小瑛媽就如同許多當時一起參與事務的姊妹一般,將她們認為好的觀念與習慣深植心中,並且致力於將觀念帶入家庭。剛開始會在一些細節上非常堅持,例如勸說家人別外食、逼不得已時一定要自備環保餐具與餐盒等等。後來,小瑛媽的媳婦懷孕,對於吃進肚子裡的東西變特別注意,因此也參與了合作社的共同購買系統、變成社員,而她自己有了會訊之後,便會加減翻閱。小瑛媽談及此事時表示,感覺自己責任有逐漸下放,媳婦開始與她站在同個角度看事情,並且深感一位母親對於孩子的養育方式,實在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學問。

  於環保與食安議題上,面對自稱「基本教義派」的小瑛媽,家人當然也經歷過陣痛期,小瑛媽也說,常常情緒感覺來,溝通與傳達變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例如想在外吃美食,不論是挑選餐廳、點菜時,都得先瞄過一眼她的臉色。後來大家漸漸有默契,知道哪些菜色可點,而小瑛媽也適時地從口袋掏出策略,偷渡一些「怎麼樣吃才好」的想法給家人,利用肯定與鼓勵的方式,讓大家都以承載最小負擔的方式開心用餐,這才是她認為最好的相處之道。

在家庭中,親子對談的現場生為何樣

  小瑛媽回想起三十年前,她的大女兒正值國中年歲,有天拿著一袋電池回家,詢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女兒自發性地在班上回收廢電池。她笑說,可能是和從小帶著孩子在基金會「鬼混」,才會耳濡目染,做起和媽媽一樣的事。從那次回收經驗開始,小瑛媽和當時的基金會成員開始與政府、民間溝通,進而推動臺北市的回收政策。

  她表示,經過這次的主題訪談,反而會很想知道女兒當初在國中發起回收活動的想法和困難,默默促成了另一種親子溝通。除了想了解女兒當時在班上有無被視為異類以外,小瑛媽更好奇的可能是女兒當初怎麼願意做環保,是不是從她身上看到的影子呢?要傳遞理念,身教是最重要的,小瑛媽的行動與堅持,就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另外,小瑛媽告訴我們說,「其實啊,我會請兒子和媳婦幫我更新一些外出講課時用的簡報檔,問他們怎樣讀才通順,這樣他們就會一字一句看過,觀念也就無形中一起宣導了!」她認為,在傳承想法這方面一定要有年輕一代的人幫助,否則前功盡棄就太可惜了。

幾十年的經驗,給予了家人新心態與新生活

  在數十載的各種角色切換中,無論是身為一位提倡環保與惜食的講師,或者做一位照顧好家人的母親與妻子,小瑛媽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但後來她說:「『為大家好』的大帽子扣上去之後,自己就會開始有情緒,我如果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只會讓情況更糟,而孩子們也不希望我忙煮菜忙得這麼累,所以就互相體諒。」於是她開始一步一步退,久了才找到彼此的默契與平衡點。

  這是她花了好多年與自己磨合的結果,「圓形不一定要這麼圓,有時有點缺角也沒什麼關係」她這樣說,用心盡力即可,有缺角時別把缺點放大,看待日常瑣事寬鬆一點才能讓自己活得自在,不論是在與家人的相處模式上有了改變,成了較寬鬆與充滿默契的型態;也跟著孩子學習新觀點,成就了自己更寬闊的視野。在講師與母親的身份轉換間,小瑛媽試著找出理念與家庭和諧的平衡,並且持續與家人對話,共創一個環保家庭。

您家最難溝通的能源問題

大眾與社群媒體討論公共議題時,包括2018年的公投,複雜的能源議題常被過度簡化,甚至時有假消息與情緒衝突,讓討論更顯困難。主婦聯盟基金會將在2019年6月舉辦「社區公民電廠募款專案,期望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在站所內營造討論空間,也藉此讓社員得到更正確的能源觀念。

問題募集中!歡迎提出您家難解的能源問題,我們一起來解答。

 

發佈單位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