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餘最剛好_專訪環保志工胡雅美

您在這裡


(志工雅美帶著愛犬小黃出門散步。)

沒有多餘最剛好 — 專訪環保志工胡雅美

文/圖:本會專員 黃思敏

週四早晨,一籃籃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新鮮有機蔬菜從貨車卸下,整齊地排在志工雅美綠意盎然的家門前。雅美輕鬆地扛著沉甸甸的菜籃,走過整齊寬敞的客廳,來到開放式的廚房理貨。打開冰箱,裡頭味道清新、空蕩蕩地沒有多餘囤物。「冰箱的功能是暫時儲存!」雅美的生活處處實踐著心中的哲學:「人們都像是旅人,暫時來到世上,生活簡單自在就好。」

當大環境由儉入奢,簡樸才能使生活寬裕

年過七旬的雅美,出生在物質貧乏的 40 年代,成家於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時期,退休後正經歷超支環境與未來、普遍浪費的現代。然而,不論身處的大環境與時代如何變化,雅美始終善良而堅定的實踐著簡樸的價值。

雅美的父親是客家人,母親是日本人,雅美兒時家境並不寬裕,惜食愛物是不得不的日常生活。「從小家裡沒有多餘可以揮霍,媽媽很珍惜東西,點點滴滴都可以回收起來再利用,或者是賣錢。」雅美從小因媽媽的耳濡目染而習慣、認同簡樸的生活方式。

「我都穿『恩典牌』的衣服,都是媽媽、朋友給我的,我不喜歡打扮、頭髮不染不燙,省下這些錢和時間,生活更輕鬆自在。」

然而,雅美感嘆過度生產與消費的生活,已成為社會的主流,在小學教書的雅美看著學校裡的孩子一個比一個浪費,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兒子、女兒、丈夫等親戚家人的日常生活。即便「由奢入儉難」,雅美數十年來仍在所到之處都力行「身教」,帶領身邊的人進行環保生活的「轉型」。

減去浪費與隔閡,增進家庭關係與生活品質

 「大家都不喜歡垃圾,那就不要製造一堆垃圾!」雅美全家一周的垃圾量甚至裝不滿一袋3公升的垃圾袋,存放在冷凍庫的廚餘也不到1公升。丈夫、兒女從小被雅美訓練隨身攜帶餐具、容器與杯具,「一般的飯盒太小吃不飽,就讓先生帶大碗公去上班。」雅美在培養家人減廢習慣的同時,都會先同理家人的需求,並設法找出最合適的方案。


(雅美家一周的垃圾與廚餘量)

在氣溫超過30度的正午時刻,雅美家只開了一台電風扇,卻一點也不熱。「我們家幾乎不開冷氣,平常只開電風扇,我是身體能調節冷熱的恆溫動物,其他人是依賴空調的變溫動物。」

雅美在近一次裝潢的機會下,透過改變家裡的格局,來改變家人的能源使用習慣。「以前多隔間的設計,分散大家的能源使用,造成很多浪費。現在我們將餐廳與廚房、書房與客廳合併,大家吃飽飯後把廚房燈關掉,一起去客廳讀書、聊天。」如此一來,不僅既省下電力與空間、打掃起來簡單輕鬆,家人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透過陪伴與身教,縮短人們與環保的距離

「除了電用得少外,我的飲食也是低碳的。」雅美幾乎天天自煮,甚至選擇不需烹煮的生機飲食。「小時候媽媽給我們吃的是日本、西洋式的沙拉,這其實就是生機飲食,不只能夠吃進最多的酵素,還能節省煮食的時間與能源。」然而,家人仍然較習慣用調味料煎炒食材的飲食方式,因此晚餐經常是「一桌兩國」的情景。

「一開始只有自己做的時候,家人難免有點不以為然,但現在健康意識抬頭,原本都把生菜丟給我的家人,現在也願意吃了。而且我們買的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的菜,可以安心地全食物利用,能丟棄的廚餘很少。」

從減廢、節能到低碳飲食,雅美將好的環保理念,融入家庭生活與家人關係的經營。而雅美也在退休後,透過擔任主婦聯盟基金會的志工及參與教會的活動,接觸、影響更多的家庭。雅美把握親戚、朋友來家裡聚餐的時光,教導大家如何落實家裡的垃圾分類、減廢的方法。「一開始大家難免會忘記,覺得規矩太多很麻煩,但習慣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很方便,還能解決許多問題!」

「當言教起不了作用時,就做給他們看、幫大家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雅美認為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境教,與養成習慣,而不是武斷、專制地要求別人改變。


(雅美每周固定為家人、親朋好友訂購主婦聯盟的安心食材)

您家最難溝通的能源問題

大眾與社群媒體討論公共議題時,包括2018年的公投,複雜的能源議題常被過度簡化,甚至時有假消息與情緒衝突,讓討論更顯困難。主婦聯盟基金會將在2019年6月舉辦「社區公民電廠募款專案,期望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在站所內營造討論空間,也藉此讓社員得到更正確的能源觀念。

問題募集中!歡迎提出您家難解的能源問題,我們一起來解答。

 

發佈單位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