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農產加工公民審議台中場活動報導

您在這裡

政府近來積極著手修正《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目前草案已在立法院完成一讀。待母法通過後,農委會未來亦將研訂《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此套制度確立後,未來凡場域、規模、原料來源及加工品項類別等符合條件者,皆能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由農委會擔任管轄機構,以符合規模小、加工業型態相對簡單的小農加工需求。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長期關注食品安全、農村發展、食農教育等議題,對於本次修法有高度期許,也希望此制度的建置能夠兼顧農產加工業發展、食品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多重面向。基於促成良性公共思辨的理念,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承辦農委會「2019農產加工公民審議計畫」,在全台舉辦五場公民審議會,期望藉由此次計畫,廣泛蒐集小農、消費者、通路商與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催生民間、產業與政府相關單位之間的共識形成,促成良性改變並讓農產加工朝向正向發展,促進農業再升級,達到永續農業的目標和願景。

7月2日下午,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於台中地區農會本會大禮堂舉辦「2019農產加工公民審議計畫台中場」,有六十位身分各自不同的公民齊聚一堂,包括已經實際投入生產的小農,正在計畫投入生產的小農,同時也有關心此次修法的消費者與通路商。

活動一開場,先由農委會農糧署李思茹視察針對本次《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的修正以及《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的草擬進行講解。

李視察強調:這套制度的目的在於幫助那些屬於小型、簡易加工型態、不易取得工廠登記證的小農加工業者,輔導其納入農產初級加工場中進行管理。未來只要身分是農民、原料採取國產溯源農產品,並且擁有依現行容許使用辦法申請取得之「農產品加工設施」,樓地板面積在200平方公尺以下,加工品項為乾燥、焙炒、碾製、粉碎等四大項低風險品項,或者有產銷履歷加工驗證、有機加工驗證者,皆可申請。申請通過後,將發予「加工場登記證」,效果等同工廠登記證,可追蹤追溯,有助於小型加工業者之產品登上通路販售。

法規講解結束後,進行兩階段的公民審議程序,現場六十名參與者分為六桌,由來自全台各地的公民審議主持團隊負責帶領討論。公民審議所討論的主題所探討的,主要包括小農進行加工生產加工食品時,應如何確認食品安全?需要做到那些工作,以讓消費能夠安心?而在追求食安的時候,所碰到的最重要困難點是什麼?以及還需要什麼樣的協助來提升食安?

現場來的農友,有的在種植芭樂,有在嘉義種植咖啡,也有在新社種香菇,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相當的廣泛,有的人希望更了解未來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的申請細節,有的人正在計畫從事農產加工,因此希望獲取相關知識與資源。雖然意見相當多樣化,所幸負責帶領各桌討論的審議團隊經驗相當豐富,有效率地收攏討論以及協助將這些分崎的意見彙整。

在場農友表示,對本次修法樂觀其成,肯定政府納管農產品初級加工行為的嘗試。農友指出,過去他們如果要加工,往往只能透過代工,然而由於產量少,因此代工的代價相對高,進而導致售價高,且一出錯往往整批都要自己賠。有些加工廠也會要求產量,致使小型加工者很難找加工廠。再加上代工會致使小農難以做出自己的品牌,因此其實許多小農對於此次修法都投以高度的期待。

有人肯定這次修法,認為可以藉此建立可信的標示制度,否則許多在市面上流通的加工品如果乾沒有標誌保存期限,一下就發霉了,有政府來管、標示清楚比較好。但也有人反映,各種檢驗與產品標示的啟動資金對於生產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也好奇未來是否會有相關的資源挹注與輔導。

然而,過程中依然有小農質疑這次修法是「看得到吃不到」,擔憂法規依然是用大型食品工廠的思維在管理小型加工者,質疑食品工廠等級的規範是否可以適用於小型生產者身上。

法規層面上,農友所關切的問題包括場域的限制,例如為何一定要是農地上容許使用的加工室?自家住宅的廚房來進行加工是否可以申請?承租的農地是否可以申請?

此外,小農們最關切的一點,也就是此次修法開放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申請的品項,小農們質疑:除了目前正面表列的乾燥、焙炒、碾製、粉碎等四項外,由其他加工方式如醃漬、發酵所生產的果醬、果汁、果凍是否也可以納入開放品項中?此外,也有農民詢問:較複雜的加工方式是否可以納入?例如:蜜漬過程添加檸檬或花生做蒜味花生等。此外,也有小農表示,希望可以改變修法的參與形式,讓小農可以更直接地參與到整個制度制定的過程,包括開放的品項,也希望政府可以與小農討論過後再定案,而非尚未討論便先制定好正面表列的品項。

經過熱烈分組討論,現場審議工作人員在休息時間迅速彙整各組討論重點,並將其分類、整理,並在回應階段交由農委會農糧署李思茹視察以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黃家德副研究員一一給予詳盡的回應。

在場域的規範上,李視察表示,大前提是農地上容許使用的農糧產品加工室,就如同在農地上蓋工廠不合法一樣,在住宅廚房進行食品加工的行為也是不可以的。此外,針對開放之加工品項、製程等問題,黃家德副研究員也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給予詳盡的解釋,他強調目前之所以暫不開放醃漬、發酵等品項申請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是因為這些品項的製程需要靠微生物去呈現其特殊風味,而小型加工者需要能掌握準確鹽度來控制有害微生物,而非單純提高鹽度或糖度條件就好,而是要從原料到製程、後端加工處理等方面做全面評估。因此當生產的規模提高,製程出問題的機率也就會變大,造成污染、細菌滋生的問題。另外像是果醬等產品,有時候需要添加果膠,讓產品維持黏稠的狀態,並非單純依靠加熱或是加糖就可以。黃家德副研究員指出這便涉及到添加物的問題,基於食安的考量,目前預計開放的添加物原則上僅開放鹽、糖等簡單調味,因此像果醬、蜜餞等需要添加果膠、檸檬、酸等添加物的品項便沒有列入正面表列開放品項中。

 

不過黃家德副研究員也強調,即使有人從事的生產品項沒有列在正面表列品項中,也不用太擔心,若是產品符合有機驗證或產銷履歷驗證,依然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納入制度。或者,也可以循個案風險評估的路徑,經過專家學者評估後,確認生產者在製程安全與產量安全上無虞,便依然可申請初級加工場證明。

農產加工公民審議台中場落幕後,主婦聯盟基金會接下來還會舉辦三場的公民審議會,分別是7月16日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台南場、7月30日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高雄場,以及8月6日於新竹縣農會的新竹場。各場審議的討論經過彙整後,將成為後續農產初級加工相關法規修訂的重要依據。

 

發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