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不散/開啟下一個雜糧復興運動】

您在這裡

【曲終人不散/開啟下一個雜糧復興運動】

    2020「麥田狂想曲-最終章之面面聚道音樂會」就在豔陽高照的收穫季節展開,位於喜願雜糧儲備中心金黃色麥田的浪漫景致中,農友、加工業者、通路商與消費者聚集在此,回顧共同本土雜糧復興之路的點滴,一起許下更深遠、堅定的目標與祝福。

 回顧

    2007年喜願麵包與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一起開始台灣小麥復耕運動,透過實地的觀察紀錄、諮詢訪談,奠立對小麥農作管理的基礎。後來更希望實踐「在地農糧、在地加工、在地消費」,希望大家可以吃到在地的小麥、甚至是全穀食品。至今邁入第13年,因為施明煌的麥田狂想,和一群主婦的消費力支持,讓本土小麥的足跡遍佈全台,加入台灣種植小麥的耕作面積也隨之倍增。

    2011年施明煌更與一群農友組成「喜願大豆特工隊」,同時宣告是年為「大豆春秋元年」,鼓勵農友加入本土非基改黃豆的種植生產,透過小麥與大豆的輪作,活化農村生產風貌!而這一年,喜願農友代表也在音樂會現場正式宣誓加入「無基改農區」,共同見證了台灣小麥與大豆加入非基改農區陣容的里程碑。

 

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一路走來,喜願小麥團隊在本土農糧的努力始終沒有停下腳步,過程中的辛苦一起相伴的組織和夥伴們也都備受感動並都竭力支持。今年是麥田狂想音樂會最終章,地點選在雲林元長「喜願咱糧儲備中心」。

    上午開放空間(Open Space)討論會,邀集農友、加工生產者、消費者等一起參與討論集思廣議,為本土雜糧找出路。有別於常見制式的講座,沒有中心與講者,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拿起紙筆寫下心中最關切的議題,與在場的夥伴進行最直接的討論對話。現場猶如熱鬧非凡的「市集」,雖無有形的商品,人與人之間卻能源源不絕地交換著珍貴而無價的意念,因收穫真誠的心意而感到豐足。

    下午眾人圍著麥田,聆聽新竹荒野歡唱團、台灣民謠國寶簡上仁老師娓娓吟唱,一首首年輕人漸漸淡忘的台語歌謠,像是在提醒人們別忘了要細細傾聽、理解、深愛與傳承這片土地上種種的故事與情感。

 危機就是轉機

    今年突發的武漢病毒,以狂風掃落葉之姿席捲全世界,對於已經習慣以國際貿易進口食物來填補糧食生產不足的台灣,不哲是一個當頭棒喝!各國為防疫情蔓延,均採取封城鎖國政策。若國際情勢持久危急,台灣民生基本物資必定產生匱乏。因此,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必須儘快提升至安全範圍,雜糧生產就是一個極好的選項。同時也需要教育消費者如何應用、烹調,以增加食用本土雜糧的利用率。

    「用消費改變世界」永遠不是一句口號而已!因為唯有消費意識的改變,生產才得以被支持,扶持本土雜糧生產,除了提高糧食自給率外,更可以帶動加工產業鏈的發展,讓農村注入更多的新活力,消費者也會去注意友善環境與食物安全。

 

台灣小麥、大豆生產統計/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室)



品項


統計年分


生產面積/公頃


生產數量/公噸


小麥


2007


67


271


2011


1,865


4,034


2018


2,513


6,096


大豆


2007


85


187


2011


55


105


2018


3,023


4,404

 

發佈單位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