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您在這裡

【團隊介紹】田野勤學

2023年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 入選團隊介紹-田野勤學 有能量的食物來自心中有太陽的人 「田野勤學」自2015年創立以來,致力推動綠色糧食、自然農業、健康大地的價值行動,持續以「農業」、「飲食」、「教育」3個趨勢方向建構推動食農生態圈,包括國產大豆友善耕作、大豆經典飲食工藝文化、食農與永續發展教育、社群跨域創意合作行動等4大軸線行動,團隊不停突破,進行創新實踐。 田野勤學以國產大豆為主要栽培作物,推動實行自然友善耕作,生產提供自然純淨的雜糧穀物(黃豆/黑豆)及其加工製品,建構友善的大豆飲食地圖。我們正逐步改變中台灣聚落大豆飲食的軌跡,合作串聯彰化農青創聚落,打造家鄉的飲食新地標...閱讀全文

【團隊介紹】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2023年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輔導計畫 入選團隊介紹-社團法人台灣大米缸永續關懷協會 帶著「讓每個人都能好好吃飯、好好生活」的夢想,大米缸於2018年成立, 是一間支持全台友善稻作、公益助糧與推廣米食文化的社會企業。 台灣是個以「米食」為主的寶島,有一群稻農為了留下乾淨的環境給下一代而堅持著友善耕作。然而台灣米糧市場逐年縮小,友善耕作稻米的產量和價格又無法與國產慣行稻米、進口稻米競爭,使得友善稻農經常面臨到銷售困境。 另一方面,全台有接近31萬人的社會弱勢因為經濟條件不佳,常常無法溫飽與好好吃飯,需要依靠社福機構的幫助。但微型/地方性社社福機構募資大多較不穩定且沒有固定米糧捐贈,...閱讀全文

為留住廚房請命!龍肚國小食農教育的典範價值

2023 年1 月18 日,南部的天空高掛著熱情的春陽,一群孩子面對剛整好地的農田,高舉著手以稚嫰的客語大聲宣誓: 這是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學生每年寒假前的最後一個功課─種下當年度校園午餐的稻米。 龍肚國小自1967 年起開辦營養午餐,是美濃區第一所供應午餐的學校。畢業於龍肚國小的張二文校長回憶,貧窮年代人們的飲食生活較不富足,由於學校獲得美援麵粉,一週供應好幾次麵食。客家人有根深柢固的米食文化,為了豐富午餐菜色,師生發揮客家精神,捲起褲管一起耕種。每當龍肚國小校友們齊聚一堂,最難忘的還是自耕自食的校園生活往事。今年春耕蒔禾儀式,地方賢達蒞臨致辭,看見師生們尚維繫著晴耕雨讀的客家精神,...閱讀全文

俯拾皆食農

俯拾皆食農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瑋琦 2022年4月19日「食農教育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此消息一出,食農界莫不歡欣鼓舞。當此之際,我很榮幸受農訓雜誌之邀撰寫食農教育專欄。本專欄訂名為「俯拾皆食農」,欲分享本人對食農教育信手拈來的見聞、觀察與思考,期能陪伴國人在食農教育的路上共同成長。 國內食農教育立法的脈絡,可溯源自2011年我所執行農委會的《農村綠色飲食與食育推廣方案之研究》科研計畫。我在該計畫中梳理日本食育計畫的內涵,並於隔年起,開始在農會及農民訓練研習中推廣食農教育理念,倡議食育立法的構想。2012年姚文智立委亦留意到日本《食育基本法》的重要性,...閱讀全文

《跨出溫度舒適圈》讀後感

用豐足的概念踏出溫度舒適圈,與建築淨零的思考 踏出舒適圈意味著:擺脫令人鬆懈舒適的現況,往不舒服的情境跨出一步,追求成長與改變的契機。而林子平老師的《跳出溫度舒適圈》一書則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願意跨出「溫度的舒適圈」,我們便有機會減緩地球暖化的緊急現況。或許,有人會覺得停下地球暖化的狂瀾,只能依賴科學發展?但若從IPCC AR6報告的提出的「豐足 [1] 」(Sufficiency)概念來看,只要我們能夠重新定義我們生活所需,從需求面向根本改變消費驅動的體系,在本世紀末維持1.5°C以下的升溫還是可能達成的 [2] 。 調整生活並非易事,建築的使用階段,產生了全球近28%的碳排放,在台灣,...閱讀全文

從日本、美國的案例來看農地上光電

2022年的今日,我們已離2050不遠了。淨零轉型「收作業」的時間日漸逼近。如果我們將各種不同的發電種類目標分開來看可以發現,太陽能的發展似乎會遇到不少瓶頸,在2020時,台灣的光電發展遇到了一個重大的變革,也就是俗稱的「光電77事變」。農委會於該日推出「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新增第七點之一。限制除了破碎的農用地外,兩公頃以下的農地依法不得設置太陽光電。修法後帶來的嚴格規範,再加上過短的緩衝期,使得光電業者前期投入付諸流水。 但農地上的光電真的是壞的嗎?我們真的能排除台灣所有的農地達到光電設置目標嗎?許多的問題在我們的心中浮現,於是在查找與拜訪後發現,...閱讀全文

【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為何基因編輯仍然是基因改造?

目前政府相關單位計畫用問卷調查來引導一般大眾及食品等相關業者,企圖將基因編輯技術產品不納入基因改造管理及基改食品標示中,因此,我們做了短短8分鐘的介紹影片,希望提供給大眾正確的資訊與應知的食安風險。 基因編輯應視同基因改造法規管理 共同遊說團體: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陣線協會、觀點種子網郭華仁教授、校園午餐搞非基團隊) 目前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的基因改造黃豆、玉米、棉花及油菜等,主要是利用利用基因轉殖技術,使其具有抵抗除草劑或殺蟲等效果,從1996年開始商業化種植以來,全球種植面積快速成長,但是近幾年的成長遲緩,面積佔全球耕地一成之後,...閱讀全文

「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

「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 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令科學家擔憂,「人類世」一詞因憂慮下誕生,2000年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aul J. Crutzen於墨西哥某研討會上倡議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來強調人類活動已成為一種地質營力。 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博物館在展覽中呼應人類世概念,臺灣近幾年來也興起人類世的討論熱潮,然而人類世的討論範圍不僅止於災難、環境韌性或環保意識,它更帶來多種學門跨界合作及整合常民或傳統知識的契機。 「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介紹臺灣多元族群的節慶料理,同時揭開節慶餐桌背後的故事,包含「年菜與他們的產地」、「看不見的年夜飯」、「永續的餐桌」...閱讀全文

回首主婦聯盟30年反核路

2021年12月18日,在4,262,451的反對票下,擋下了核四重啟公投。 回顧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這30年的反核歲月,從車諾比核災之後,就有許多溫柔又堅定的身影在默默守護著這塊土地。 這段漫長的歲月,可以讓年輕人變得成熟;青春少女成為人母。而在這將近1萬個日子裡,不變的,是許多母親想給孩子一個安全能源環境的決心。 1995主婦聯盟媽媽的「要孩子不要核子」大肚子隊。 要孩子,不要核子 車諾比核災過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裡的一群母親,在家人、社會反對女性上街抗爭的氣氛下,仍勇敢站在街頭,喊出:「要孩子,不要核子」。 當年的大肚子隊裡,有真的孕婦,也有裝著假肚子的媽媽。當年參與的志工說...閱讀全文

為什麼天然氣仍是相對燃煤低碳排的發電方式

甲烷的排放,本來就已換算成二氧化碳的強度了,別無限次一直乘 想像一下,你今天拿了 100 元美金去銀行,請行員幫你按照 1:27 換成台幣,行員給了你 2,700 台幣後,你森氣氣地跑去找經理投訴,說:「行員手腳不乾淨,美金比台幣大 27 倍耶,應該還要把 2,700 台幣再乘以 27,要給我 72,900 台幣才對吧!」 如果你真的這麼要求,最有可能的後果,是被警衛請出去。 回到這次公投前很多人討論的「天然氣裡頭有大量甲烷,而甲烷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還可怕耶,所以結論是不應該燒天然氣」。 但這個邏輯,就跟上述把美金換成新台幣的比喻一樣,明明都已經給你換成台幣了,...閱讀全文

頁面

Subscribe to 專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