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X的生活」的讀後感

您在這裡

作者
黃美釵/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作者塩見直紀於1999年辭去在京都市的工作,回到人口逐漸減少且高齡化的故鄉京都府綾部市,開始耕種足夠妻子、女兒、父親和自己一家四口吃得飽的農作物,並摸索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的工作,希望在實踐夢想、為社會付出的同時,也能有收入作為生活的支付。
 
2000年綾部市公所成立了「郊山聯絡網.綾部」,塩見先生終於找到自己的「X」,從事管理網頁資訊、製作電子刊物及發佈最新消息,幫助居民生活得活潑有朝氣,並協助將故鄉孕育成人人稱讚的好地方,這份工作是家的收入來源之一,並且能夠幫助想從事「半農半X」的有心人找到連自己都未發覺的「X」。
 
對於老年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找到自己被需要的地方,讓他們樂在其中、展現特長、參與有正面意義的活動,就會更活潑有朝氣。塩見先生邀請高齡八十歲並精於喬麥菓子製作的志賀婆婆,擔任烹飪班講師,找到自己「X」的志賀婆婆有感而發「八十歲了,才第一次當老師,應該可以再努力十年吧!」。
 
協助獨居的七十歲芝原婆婆,將古董級的寬敞住家,開放成農家民宿,透過網站與口耳相傳,總有源源不絕的客人前來體驗農村生活外,更喜歡芝原婆婆和藹可親的性情和話語,體驗者從中發覺樂趣和喜悅,回到了都市,同樣能讓生活過得更愉快。只要懷有新的視野,到處都是人生的樂園。兩位婆婆因為找到具有人生意義的工作,而容光煥發,更激發生命的熱情,這種生活方式將使高齡社會洋溢著幸福氣氛與充實感。
 
早期移居者大多是從事創作的人,現在,則有各式各樣的人移居到此,每個人都有共通點,都是真心踏實地摸索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之道。三十多歲的永田因為環保問題和食糧自給率而與人辯論,被認為紙上談兵,才下定決心,一邊從事電影字幕翻譯工作,一邊耕作稻田和菜園,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她有了自信,因為一邊耕種,一邊有發揮所長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中山衛與妻子純子有兩個學齡前的兒子,山中曾是大電機企業的技術人員,純子關心環境和糧食問題,對大量消費造成大量廢棄的惡性循環,以及犧牲其他生物來滿足生活所需,感到特別痛心。在綾部市政府的委託下,山中擔任垃圾燃料化、促進零廢棄物的工作,純子則跟鄰居太太們一起盡情揮灑汗水於和太鼓練習,全家對於目前的悠閒舒緩生活體會到幸福的真諦。
 
台灣和日本的農村都面臨人口外移與老化的現況,以往農家都煩惱土地太小,現在則為廣大的田地而憂心;一旦失去勞動力,擁有田地變成一種負擔。在台灣各地,休耕田或廢棄田愈來愈多,荒廢的農舍乏人照顧與居住,逐日荒廢。反觀在都市裡卻有許多兼職、打工、退休人士、失業居民等,兩種現象若經過整合,或許有可能創造出良好的新農村生活方式。
 
在台灣,這幾年一直有返鄉深耕、回歸鄉土的潮流。台大經濟系畢業又在台北工作幾年的六年級生古文錦,幾年前返鄉後,在家鄉美濃從事有機稻米耕種,並和一起耕種的農友組成了美濃有機米產銷班,為無毒環境和人類的健康而努力,面對繁瑣農務的挫折與挑戰後,最艱難的任務是如何把產物銷售出去!年輕一代願意為農地的永續經營貢獻心力,台灣的土地和人民的健康就有希望。
 
塩見先生建議想移居鄉下的人,務必相信自己的感性所指引的方向,找到安居樂業的所在。如果有許多深具個人獨特魅力的人一起跟進,更容易開創「半農半X的生活」。都市居民可以先從開闢自家的「陽台菜園」開始,或尋找「市民農園」著手,每個人都能夠從播下一顆種子、接觸泥土,開始體驗「半農半X的生活」。
 
「半農半X」是藉由親近大地、植物,癒治自己的心靈,盡情發揮獨特的「X」,互相鼓舞,共創X的美好社會。
 
原文刊載於主婦聯盟221期會訊(2007.6.1)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