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助人助兒女

您在這裡

作者
范真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我們這一代屬於「戰後嬰兒潮」,因為人數龐大,在日本被稱為「團塊世代」。這世代終其一生之力,打拼出各國前所未有的繁榮與進步。如今,這個世代陸續邁入退休期,看看我們身處的環境───急速高齡化、少子化、物價漲、景氣差、人情冷漠、政治不確定性極高;上一代老了、病了,需要照護;期待可以依靠的下一代,卻是在競爭與壓力中自顧不暇。種種困境,讓我們警覺到非得開創全新的思維,以因應現實的狀況不可。

正視死亡
 
過去,做子女的都不敢與父母談論「死」,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但避而不談的結果,只會造成親人之間的相互猜忌、誤解,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糾紛,父子反目、兄弟鬩牆的家門不幸時有所聞。希望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死亡不再是難以啟齒的忌諱,而是可以坦然面對的人生課題,在誠懇的討論後,彼此都能尊重與接受。
 
只為延命而急救的結局
 
誰不希望一輩子健健康康,有一天沒病沒痛的就走了,但,試問多少人有這樣的〝好死〞?現今醫藥發達,人類的壽命確是愈來愈長,是幸也是不幸,生命的長度不全然代表生命的品質。過去可能早就往生的病人,現在卻是想走也走不了。即使病人全身都插滿了管子,已經沒有知覺了,做子女的又哪敢自做主張放棄?只有絕對遵照醫師的決定,而醫師的天職就是救人,結論當然就是───繼續延命吧。長輩已成了植物人還活上好幾年的例子比比皆是,但這樣活命的過程,幾乎是踩著鈔票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為延命而做的急救,換來的可能是一個家庭被拖垮,病人則活得痛苦無奈又毫無尊嚴。
 
專業醫護人員對這樣的情形看得太多,感觸也格外深。眼見病人命危時家屬苦苦哀求醫師務必要救,等救回了,才面對「接下來需要龐大費用與人力」的現實,子女就一個一個不出現了,陪在病人身旁的可能只剩外勞。「一個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到頭來最〝孝順〞的就是外勞!」
 
預立遺囑
 
當自己所罹患的傷病被醫師診斷是不可治癒,病程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我們可以選擇只接受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拒絕在臨終或無生命徵象時,施行心肺復甦術(包括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將這樣的意願,趁著自己身體還健康,腦袋還清楚,可以做正確判斷的時候,以預立遺囑的方式,清清楚楚交代好,這是對自己與後人最負責的態度,免得生命走到最後一刻,毫無選擇又非我所願的任人擺佈,徒增痛苦:若要子女或家人來決定「放棄救治」,這樣的承擔又太過沉重
 
自助助人助兒女
 
有一句諺語「好死不如賴活」,但當〝活著〞變成〝拖著、耗著〞,不只折磨自己,也折磨旁人。長期的照護,子女家人都累了,終落得「久病無孝子」,又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不如在活著的時候,積極正面的過好每一個日子,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盡好自己的職責與份際。到了人生的終點,在自由意志下,選擇安詳瀟灑、無怨無憾的走,是自助助人也是助兒女。親友家人子女的懷念反而更多。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