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完整出走 看見女性、公益、綠色旅程的境界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近幾年,自助旅行已蔚為風潮,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以「旅程」為題開辦講座,邀請資深NGO獨立工作者暨主婦聯盟基金會張瓊玲董事,於九月四日至九月六日分享「女性旅程 為自己出走」系列,引領民眾認識「共益旅行」、「國際志工」、「社會企業」等概念,探索旅行的意義,思考每個人生命中欲達成、實踐的目標。也和民眾對話,交流女性在各種層面的定位,延伸女人可以發揮力量的領域,來量身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自助旅行。

 

有覺知的壯遊

    共舉辦四場的系列講座,首兩場在維他露基金會館展開,分別為「為自己的生命完整出走」、「帶媽媽去旅行的N種境界」,後兩場為。試問人生究竟汲汲營營的目標為何?能有幾次出走的機會?大專生、年輕上班族、家庭主婦、退休人士、親子們,一般人實在不容易抽出為期一周以上的空檔,而多數人的旅行性質又偏走馬看花,與久居當地的視野不同,此外,「完全自費」到國外當志工,也是尚待突破的觀念。就自身經驗出發,從事多年NGO獨立工作的瓊齡表示,透過公益旅行找自己的歷程,是她的目標。陸續前往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泰緬邊境、印尼班達亞齊、汶萊、菲律賓卡兒哈干島、孟加拉、緬甸等地從事志願服務類工作,在過程中看見各國對生命的態度、看見各地政府與NGO團體的執行互動,並逐漸學習「如何作為一個好的在地陪伴者」。

    在台灣當地,瓊玲則長期鼓勵中年婦女互相陪伴,先透過自助旅行跨出國門,再導向成為國際志工。期待有朝一日更多女性加入「公益旅行」行列,在家庭與親人之外,透過「自助旅行」加「公益服務」的組合,讓自己跟廣大的世界連結,為自己的生命里程做註記。

旅行可以怎麼不一樣

    進入不同的國家,身處不同的風土民情,是旅者文化學習的機會,也是謙卑展現屬於自己民族的時機。瓊齡便分享了幾段公益旅行者的自省,在她的印度經驗中,一位男性旅人隨手收集寶特瓶的習慣,是為了改善當地乞丐只能重複使用骯髒盛水容器的窘境,著實為「小動作  大契機」的良好示範;在緬甸經驗中,來自台灣的訪客為當地民眾帶來「摺紙垃圾盒」教學,對我們來說是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對當地人則是廢物利用的新視野,不失為一完美的文化交流;另一段較廣為人知的尼泊爾經驗,為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經理林念慈,自2009年起在當地社區辦理的婦女衛教工作坊,推廣「環保布衛生棉」的製作與使用,提升婦女健康現況及女性生理期健康議題的被關注度,進而帶動女性意識、婦女經濟力與社會企業更多可能性的思考。當我們外出時,不妨也更深入的去觀看地方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或生活運作模式,並試著提供自己棉薄的助益。或許一個旅人的巧思,能為對方帶來解決之道以及更多的啟發。

綠背包客的實踐

    在觀光產業鏈中,旅人能自我決定讓誰從中獲益嗎?一段出門在外的行程,除了獲得心靈上的滿足,相信大多數人不願承載太多負擔,而環境也是同等的道理。瓊齡分享每一段壯遊的心得,也皆傳達著「低碳旅行」的重要概念。

    低碳旅遊儼然已成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在旅遊活動中,旅者盡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耗能、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旅行,是環保融入生活的深層表現。在行前的規劃便可思考自己的選擇:交通方面,非必要時不乘坐飛機,搭機時盡可能減輕行李重量,並在旅遊地租借自行車,取代把自行車放在轎車上出遊;住宿方面,多選擇擁有環保標章認證的友善環境旅店,減少旅店業者一次用品的消耗頻率;飲食方面,消費當地時令蔬果,嘗試養成環保素的習慣,以減少因畜牧業而逐增的碳排放;生活方面,不使用即棄餐具、不飲用膠裝飲料,並盡量減少用紙巾,非必要則不使用冰箱、不開或縮短冷氣使用時間。一覽綠背包的內在風情,可以看見少量的行李,裡頭裝著隨身攜帶的手帕、水壺、水杯、環保餐具、沐浴用品、「低自放電」充電電池、不過度包裝的伴手禮等。

    不管做到幾招,有做總比沒做好,能在旅遊中減少環境負荷,就是減緩地球暖化的大功臣。當旅行成為生命的一部份,而非特殊經驗,則旅途中的自己跟平常的自己,落差會越來越縮小。而平日保有環保習慣,綠色旅行便不會是你我的負擔。計畫專屬於自己的旅行,實踐自我心中對公益的核心價值,又或許也會因為低碳撇步,減少意外的旅行花費呢!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