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 追蹤國際標準ICRP令人顫抖的低劑量暴露真相》觀後感

您在這裡

作者
蔡孟珂/台灣大學政治系

     2011年12月28日在日本NHK播出的這部紀錄片,追蹤了ICRP(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在1990年制定核能安全基準數值:「100毫西弗會增加0.5%的罹癌風險」之判斷標準的爭議;製作單位並且前往瑞典、美國等地採訪,將實際暴露在低劑量輻射中卻罹癌的真實案例,呈現在螢幕上。

     故事的場景從日本開始,許多核災被害地附近的居民開始擔心孩童或老人是否適用同樣的輻射劑量標準,也對食物的安全產生懷疑。同樣是受到核災影響的瑞典,也有一群人憂心著因為輻射所可能造成的罹癌風險。不同於日本的案例,瑞典距離25年前發生車諾比核電廠事件的事發地距離更遠,然而,他們根據統計的數字,指出提高的罹癌比率,懷疑輻射仍可能透過對食物的污染,進到人體內,並造成較環境中放射劑量更嚴重的影響。而在美國,有三座核能發電廠的伊利諾州,也有居民質疑核電廠排出的汙水,使得核電廠附近居民的罹癌率提高,又尤其在孩童身上。即便所測得的放射性物質的劑量甚低於國家所認定的有害的標準,當地已經立起紀念碑弔念罹癌過世的兒童。

    接受採訪的Sarah在影片中看起來外表與13歲左右的女孩無異,實際上卻已經18歲。根據Sarah的母親所描述,他們全家約在十年前搬到現居地,搬遷後的第四年,Sarah就長了腦瘤,並開始為了接受大大小小的手術所苦,至今仍然因手術的後遺症而無法使用右手。當地也有其他孩童因為得了奇怪的病症而過世, Sarah說:「我希望科學家知道我們不只是統計數字,我們是活生生的人,請把乾淨的空氣和水還給我們。」

    那麼科學家們聽到了嗎?製作團隊前往位在加拿大渥太華的辦公室,採訪ICRP的事務局長Christopher H. Clement先生,從他的口中得知,ICRP已經開始重新討論這個標準值是否需要修正。過去訂定時所採用的數字,是依據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受害資料。然而這被認為太低的風險基準值又是怎麼被訂定的呢?從ICRP的名譽委員,也是曾經參與1990年訂定標準的Charles B. Meinhold先生的回答中,赫然發現,風險數值當初被砍半的背後沒有科學根據。ICRP為了在核電廠等機關工作的勞工,發布了特別基準法,又把已經降為一半的低輻射量的風險值,再降低20%。在他所翻出的能源局的內部文書中試算低輻射量風險數值提高,可能會帶來的核能安全對策成本,將高達3億6900萬美金。

    其實ICRP這個單位是作為政策決定的團體,其主要的經費源自於各國核能相關的政府單位或開發單位所捐贈。並且在1990與會討論風險基準數值的17個委員中,包含Charles B. Meinhold先生在內,有13位是擔任核能開發、核能政策之官員以及研究所相關人員。不免令人懷疑,核能安全的標準能夠由他們來決定嗎?標準制定關乎到人民的基本生存權利,因此相關的資訊人民應該要有知的權利,再來決定是否要相信。畢竟標準選定的考量需要關注不同的面向,也不能背離最初人民所寄望的「安全健康」,故政府、專家應該更謹慎和良心判斷。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