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食農共學系列(一)義美與金蘭參訪後記

您在這裡

作者
林子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食安食農共學系列(一)

義美與金蘭參訪後記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長期關注台灣的環保議題,相信唯有乾淨的土地才能孕育出健康的人,而食物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連結。然而,工業化的巨輪不但污染水、土壤與空氣,甚至破壞自然安全的食物生產。

台灣近年來接連爆發食安風暴,這是對污染環境的苦果,也是濫用工業化成果的報應。許多食品廠商使用低劣的化工原料取代本來對人體無害的食品原料,長年累積,對不知情的民眾產生莫大的傷害。

基金會成立以來致力從友善環境與人的角度,也以此與大眾共同監督台灣食品安全。今年進一步投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修法行動,本次修法行動目標是防堵兩大類食品風險:基因改造食品、濫用食品添加物。不僅在於捍衛民眾基本飲食的權利,更在於反思整個食品工業體系。主婦聯盟與其他民間團體夥伴著力推動包裝標示、查驗登記等制度入法。

在修法的行動中基金會的全體夥伴深刻體認,在不斷深化理念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食品工業的真面目,從實地了解製程、檢驗與原料與業者互動討論,獲得等重要產業知識,以知識作為行動堅實基礎。因此從2014年6月5日展開一系列參訪與共學的活動。義美食品桃園廠與金蘭醬油桃園廠是為本年度參訪的第一站。

不再古老的醬油

醬油製造為一門古老的食品產業,從大甕古法釀造到現今恆溫釀造槽,雖仍是醬油但生產過程已大大不同。工業化製程從原料、製麴、壓榨到發酵釀造都產生改變,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與穩定性,卻也同時帶來許多風險,包含濫用鹽酸或非法調味劑等。

金蘭恆溫釀造槽

金蘭醬油是台灣頗具聲名的老字號醬油廠,近年致力標榜非基改黃豆醬油。非基改雖開始蔚為風潮,但仍有許多爭議,金蘭願意推廣非基改值得肯定。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非基改」三字背後所需的縝密的食物生產、檢測體系。

以金蘭為例,就須從特定合作的黃豆供應商採購非基改黃豆、從美國採購非基改小麥,同時也須自備基本的檢測工具,來防範原料端的基改污染。進入產線,也要避免其他基改產品污染釀造槽、管線與水源等。

再者,金蘭等較大的醬油製造廠都使用脫水大豆片,多數消費者不知醬油製造過程中只需要大豆蛋白來釀製,因此多半只須榨完黃豆油的大豆片作為原料。但也因此讓消費者安心的關鍵不僅是技術的說明,更須審慎看待脫水大豆片的採購,避免不明來源的黃豆殘渣混入原料。

知易行難的食品安全

第二個參訪點一樣是台灣老字號的食品廠:義美食品桃園廠。義美食品在近年渡過原料過期和防腐劑風暴的波及,卻也因此更注重使用天然實在的食材,不使用香料、色素與防腐劑,以此取得消費者的信心。在頻傳假油、摻假的食安體系崩潰之際,義美確實掌握到業者自律的重要性,而義美實驗室不記成本採購檢驗器材,亦是這個信任重要的基底。

然而,加工食品如何確保安全與健康,卻知易行難,從食材採購、有效期限的控管、添加物的使用,不僅涉及基本的科學規範,更需長遠從人體健康與環境保護審視。每一步都涉及器材、原料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或銷售量,對於企業管理者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義美不夠彈Q的布丁、不計成本投入的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米技術,都是這樣的故事。不要為了彈Q而混入過量添加物、選擇最可充分消除農藥殘留的二氧化碳萃取技術。

 

義美超臨界C02萃取淨米技術解說

高牆外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不僅止於此,「不直接危害人體」只是起碼的要求,誠如義美高志明總經理參訪當天所言:「食物面臨的是環境中無數可能的污染源」。

但正因此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工廠高牆內的安全,食品廠更須正視上下游生產環境保護。以金蘭醬油為例,金蘭應可著力台灣有機黑豆的生產,利用黑豆作為非基改的原料來源同時,也開拓台灣在地化農業的可能。義美也可以著力減少禮品包裝材質使用,這都是友善這塊土地重要的工作,也唯有對土地友善才能有完善的食物原料來源,食品廠既責無旁貸,也互蒙其利。

回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依然致力「綠食育」的推動。綠食育,不僅是食品安全的認識、吃得更自然健康的飲食教育到尊重土地的食農教育,生產者、消費者三方共學,也唯有這種知識的積累與減法生活的實踐,食品安全才不會只是一種”專家說的算”的疏離議題,。

任何一次的參訪都在積累基金會夥伴們的知識與體會,基金會將會持續將參訪的成果積累成資料庫,讓每位民眾都能與我們並肩關心、了解,這也都將成為我們繼續把關《食安法》施行細則,包含包裝標示、追蹤追溯等制度的重要基礎。以此持續耕耘台灣的土地與人。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