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傲慢身段,聽見眾聲喧嘩——記參與日本食品輸台安全與風險討論預備會議

您在這裡

作者
文:湯琳翔(本會研究員)
 
民進黨政府為了回應輿論對日食品輸台管制政策的疑懼,將於12月舉辦形式接近聽證會的公聽會,12月1日舉辦預備會議以討論議程。雖然媒體批評「上午僅決定公聽會名稱」一事缺乏效率,以及只集中報導場內不同意見引起的衝突情面,但以我們現場觀察所見,這場會議確實有產生一些正面效果。
 
上回政府以三天十場公聽會拼「效率」時,民眾就已強烈抗議公聽會名稱缺乏「輻射汙染」、「核災區」等關鍵字,可見名稱這件事絕不是公共對話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因為民眾會認為政府可能是在「掩蓋」、「迴避」什麼,這樣的信任問題沒有處理好,後面的會議很難達成處理爭議的溝通目的。
 
首先,這次預備會議能夠在命名上取得多數參與者的同意,可謂替後面的公聽會建立起互動默契及對會議程序的尊重與信任。會議讓情緒最強烈的意見都能夠表達,不僅是情緒宣洩,同時反映出民眾不信任政府與恐懼的細膩觀點,例如民眾執意在名稱放進「輻射」,代表民眾對政府宣稱「不會有含輻射物質的食品上市」是缺乏信心的,而堅持不放進「輸台」則是對於政府時常操弄公聽會,令不同意見者為政府政策背書的疑慮。
 
第二,經歷情緒沉澱和觀點的反覆來回梳理後,參與者能夠對名稱達成妥協,甚至是放棄原先的堅持,例如最後的名稱上並沒有「輻射」二字,也放上了接近「輸台」意義的「開放」兩字,這其實正是這場預備會議所形成的討論基礎,起碼在未來的溝通上,即便對政府充滿懷疑的參與者亦不致推翻先前所達成的基礎,會議後半段有中途加入的參與者試圖質疑已經處理過的議程時,原先的參與者不分立場都有阻止推翻先前討論的意圖。
 
此外,這次預備會議能取得一定的成效,除了政府展現的態度比起之前有更多的誠懇和謙卑,以及主持人於會議中能夠控制場面並促成對話,亦需要肯定民代如高金素梅委員、陳明義議員長時間參與討論,聽取不同觀點後亦能夠調整自己的意見,並適時在討論情緒升高時協助約束參與者,維持討論的秩序,實屬可貴。
 
最後,這次會議政府表現出對程序與決策開放、會議設計上能夠兼顧爭點的理性討論及質樸的民意表達,其實是值得未來台灣在處理類似科技風險爭議議題時,能夠參考並精進的公共溝通程序典範。然而政府在後續公聽會上,應保持對政策最終決定權的開放,以及積極準備堅實的證據回應外界質疑。政府或許不能期待透過公聽會即可完全消弭民眾疑懼,但是爭議如果不能好好處理,經由政策的公共對話重新挽回信任的工程將註定提前夭折,爭議沒釐清,政策將注定被爭議埋葬。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