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非基改飼料座談會】國產黃豆與硬質玉米生產現況

您在這裡

作者
整理:黃昭儀 / 本會志工

【國產飼料非基改 產官民座談共同為本土雜糧開拓新出路】

台灣每年進口大量的玉米和大豆作為飼料原料,這些進口雜糧幾乎全是基改作物,飼料的需求助長了外國基改作物的種植,更嚴重拉低國內的糧食自給率,若能夠以本土非基改的雜糧取代進口貨製作飼料,將會帶動本土雜糧的種植增加,促進國內農業發展,也保障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心。長期推動非基改運動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及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舉辦「國產非基改飼料座談會」,會中邀請到農政與農技單位、牧場與飼料業者,以及消費者代表,各以其經驗從本土雜糧的育種與栽種、替代進口飼料的可行性與成本,到市場端的消費者態度提出務實的建言,期待藉由產業鏈上各個角色的對話與意見交流,共同為國產非基改飼料的發展開闢出路。


國產黃豆與硬質玉米生產現況

座談會上午以畜產業的經驗來瞭解國產非基改飼料的現況與推動困境,下午就台灣黃豆與硬質玉米的生產角度來談國產非基改飼料的可行性。邀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旗南分場周國隆分場長分享台灣黃豆栽培與利用現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朴子場詹雅勛助理研究員分享硬質玉米育種與發展,最後邀請到農民代表義竹鄉農會翁永寧總幹事來說明國產硬質玉米的生產與銷售情況。

台灣黃豆栽培與利用現況

周國隆分場長表示很多人不知道毛豆跟黃豆其實是同一種作物,毛豆是莢綠色的時候就採下來食用。黃豆即是大豆的一種,根據種皮可以分為黃大豆、黑大豆、青大豆、茶大豆等各種類別,其香氣與特性各有不同,而其延伸的產品很多,從青採毛豆至成熟乾豆加工的各種豆製品、調味品、油品等。

在台灣,種植黃豆主要是以採收毛豆為大宗,其外銷效益頗豐,民國105年銷量35269公噸,產值7453萬美元,銷至日本等21個國家,在日本台灣毛豆的市占率為43.4%,是供應國家之首。

黃豆乾豆的生產,從民國五十幾年開放美國黃豆進口後,產量就下降,再加上目前毛豆的經濟價值遠高於乾豆,大量研究與產業資源投入毛豆,不管是品種改良以面對氣候變遷、生產技術提升以降低成本,或是開發更高經濟價值之產品,政府都挹注資源在其中,且有許多農民投入,總體目標皆是在提昇台灣毛豆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此外,就目前市場需求來看,台灣毛豆供應量還有成長的空間,但台灣土地面積有限,因此也在試一年種三次毛豆的可能性。

從非經濟效益來看,雖然鼓勵種植黃豆有農地活化、增加糧食自給率、確保台灣糧食安全等益處,但相對於進口黃豆的成本,再加上投入毛豆生產的經濟效益與政府相關資源支持,目前台灣投入生產飼料黃豆或加工用乾豆並無市場競爭優勢。綜合周國隆分場場長所提供的資訊來看,台灣投入飼料用黃豆生產的時機尚未成熟,但毛豆的發展仍然大有可為。

 

硬質玉米育種與發展

玉米依胚乳特性可分為硬粒種、馬齒種、爆裂種、甜質種、軟質種及蠟質種。市場多依用途而區分為:食用玉米(green maize)、飼料玉米(field corn)及青割玉米(forage corn),飼料玉米並非只能做飼料,還可做食品加工工業用品等,因此在101年底改稱硬質玉米,是目前農委會復興雜糧的作物之一。

從宏觀角度來看,其實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有人說掌控玉米就掌握世界經濟,可見一國如能保障其玉米生產有國家安全的考量。在台灣從2009年推行小地主大佃農等政策,就是要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活化休耕農地,並以鼓勵種植契作飼料玉米等產銷失衡的作物,在2010年則加強硬質玉米品種的選育,期能提供農民具耐密植、耐旱、需肥低、抗病蟲力強、耐倒伏的品種,在這之前硬質玉米的研發投入甚少。

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表示產品研發符合社會需求,從政策面來看需考量財政、農地農用、糧食安全等因素,從農民生產面來看品種要能降低成本、優質化產品、高收益、機械化等特性,更要針對惡劣環境(如耐熱、耐寒、耐淹水)、水資源需求(減少水資源成本)、病蟲害抗性等特性有所提升,面對未來氣候不穩定,新品種的抗病、耐密植、耐旱等特性是育種繼續努力的目標。

20176月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朴子場發表新品種台南29號,每公頃籽產量6500-7500公斤,穩定表現較現有栽培品種台農1號約增產10%。籽粒蛋白質含量8.8%,比一般進口硬質玉米約提高10%。詹雅勛助理研究員說對於平常都是面對農民,這次受邀與一般消費者分享育種經驗,覺得特別有意義,可增加民眾對研發機關與育種的認識。

 

國產硬質玉米生產與銷售

台灣硬質玉米的四分之一產量在義竹鄉,翁永寧總幹事表示為了保障食品安全,2017年開始,義竹鄉農會硬質玉米生產採用硬質玉米良好農業規範(TGAP),是全台首家具有產銷履歷之硬質玉米。

目前義竹硬質玉米以契作生產為主,其運作模式為集團統一向農民契作,個別小農作為生產基地,配合當地業者以機械化、標準化的方式,有效率的生產硬質玉米。整合當地代耕業者15家,進行整地、施肥、播種等作業,以大型農機具取代人力(播種機十餘台),成熟時再由代耕業者進行採收(收穫機約25台),串連整個農村生產人力。

而義竹鄉農會則是負責烘乾,進行各項品質檢測,包含水份、破損程度、雜質篩選等,並且自有儲存設備,以圓筒倉冷藏儲減少蟲害發生提高硬質玉米品質,保障產品的安全、新鮮、健康。販售也由義竹鄉農會統籌,主要供應給飼料場及加工場。

翁永寧總幹事表示義竹鄉農會之硬質玉米秉持友善環境生產,嚴格管控品管,不僅能供應飼料需求,更達食用加工等級。除此之外,義竹硬質玉米生產不僅兼顧農民生活,更顧及農村生態,利用廢棄生質能源-粗糠,避免燃油,讓乾燥硬質玉米的成本低又環保,乾燥設備還透過水洗集塵設備降低粉塵飛揚,避免空氣污染。

翁永寧總幹事對於國產硬質玉米的未來發展抱持高度肯定,並表示期待更多農友加入,對於其產品則秉持著「『吃』我們能『種』的;『種』對我們『吃』健康的」,連結食與農,讓大家食的安心。

 

 

國產非基改飼料發展仍需堅持努力

聽完三位分享者的介紹,其實可見台灣發展國產非基改飼料是可有所作為,雖然黃豆還有大段路要走,但硬質玉米已經起步了,並有所成績,不過更重要的是台灣對於農業發展與國家糧食安全的政策要更完善,目前台灣國土規劃與經濟發展政策,有時會農業發展有所衝突,確立農地農用與投入更多農業研發是迫切需要的,不只是政府要有積極作為,人民更要監督政府,並支持國產農產品。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