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煮在南方-產地參訪

您在這裡

作者
中山大學社會所顧旻;圖:中山大學社會所張已亷

這週大學生自煮帶同學走出校園與大地接軌,產地參訪、農事體驗,深刻理解永續農業的現況與挑戰,透過一日參訪拜訪美濃龍肚國小、學習其實農教育經驗、體驗播種毛豆、白玉蘿蔔與田間除草,至果然紅鄉野學堂認識自然農法、可食地景,種自己的生菜小盆栽,最後至絲子老師家參訪城市屋頂菜園,藍圖校園菜圃的可能性。

(圖:步行至龍肚國小。)

一大早,同學們集合從中山出發。前往美濃的路上,由龍肚國小穀東俱樂部的負責人楊爵綺老師,介紹龍肚國小發展食農教育的歷程。龍肚國小是台灣最早落實「食農教育」理念的學校之一,學校與周圍居民租賃了幾塊地,帶著小朋友種稻種菜。此外,也和學校外的社區居民有所連結,讓許多城市來的人透過穀東俱樂部,跟著一起下田,了解食物的產地。主婦聯盟基金會南琦老師、花妹老師也解釋了此次帶大家參訪的緣由,食物如何被生產出來呢?永續農業有什麼樣貌?又遇到什麼樣的挑戰,藉由直接到產地的參訪,同學可以直接和農業、農夫、農村有第一手的交流。

(圖:農事體驗。)

正午還沒到達前,龍肚國小黃主任和李老師帶著同學一起種蘿蔔和毛豆。同學需要做的也不多,事前的整地都已經做好,僅需領著種子,用拇指按一個洞,並將種子埋進去。李老師說,其實只要撒上去,種子都會發芽,只要42天蘿蔔就會長成。之所以需要埋種子,是因為怕被鳥類吃掉。主任也補充,不管是蘿蔔或毛豆,這時候種植都偏晚,因為今年又是下雨又是太熱,播種的時間只能往後。

(圖:雙手接種子。)

(圖:用拇指按一個洞,並將種子埋進去。)

(圖:黃主任說,每個田附近都會有土地公,保佑田附近的居民、保佑收成,主任也用客家話帶著同學一起拜土地公。)

接著,黃主任帶大家繼續前進,種植不用農藥、除草劑的農作物,常常需要「拔草」,一群不知拔草苦的大學生,開始拔草的比賽。漸漸靠近中午,越來越熱,李老師也笑著說,不會讓大家太累,因為這個時間農人自己也不想下田了。

(圖:李老師帶領學生拔草。)

實作結束後,同學們到了國小的視聽教室內,聽黃主任分享十幾年的食農教育經驗。主任介紹了美濃的歷史,美濃是六堆米倉的光榮過往,種稻歷史攸遠。但在農村推動食農教育,卻也不輕鬆。台灣長期的政策使得越來越多人離農,農村許多人甚至排斥孩子從農。主任和一樣理念的老師們,為了補充這樣的斷層,開始帶著小朋友一起下田,一開始小朋友和老師都很生疏,但隨著一屆一屆長大,他們再帶著低年級一起,漸漸熟練了起來,黃主任說,到了城市人來參觀時,這些小孩都成為了助教。也是這樣的接觸,主任也在食農教育深化農村文化中。「敬禾得榖,敬老得福」是一句古老的客家諺語,說的是要尊重自然、尊敬長輩,主任分享,過去爺爺奶奶可能不能回答小朋友的作業,但當種稻成為作業,每個爺爺奶奶都是專家,也有了更多的話題。

(圖:農事體驗,拔草。)

(圖:農事體驗,拔草。)

中午鈴聲一響,校園響起學生的笑聲和打鬧聲。一天之中學生最期待的午餐時間到來,這次參訪大學生也跟著一起用餐,自己帶的便當盒裝滿飯菜,也讓人回憶起小學生活。龍肚國小營養午餐特別的是,菜單不時會有小朋友自己種的稻米和菜。主任分享,這讓小朋友的偏食行為少了許多,因為是自己種的菜,當天的校園午餐都不會剩下!不過當天我們並沒有享用到學生種的菜,因為自己種的菜無法大量供應。簡單的兩菜一肉一湯,卻也讓同學們驚驚有味,紛紛表示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校園午餐。

(圖:搶食校園午餐。)

果然紅鄉野學堂是由蔡佳蓉、羅元鴻夫妻共同經營,遊覽車無法到達果然紅的農場,需要步行才能到達。一路上,佳蓉向同學介紹走來遇到的植物、講解植物的特性,步行的速度,正好適合感受自然環境。

(圖:佳蓉老師沿路導覽,認識在地。)

透過自己土地及自然農法所栽種的作物為推動環境教育的場域,果然紅學堂常辦各式活動來推行友善土地的理念,我們熟知慣行農業需要化肥和農藥,但友善農業要怎麼實踐呢?佳蓉老師介紹了來自泰國的KKF自然農法,強調用自然的方法,來面對種植上會遇到的問題。她將自己製作的堆肥分享給同學,透過腐土中的微生菌,將果皮、廚餘、菜渣、或甚至是魚膘分解後產生液肥,這就成為最環保的肥料。佳蓉老師說自然農法核心就是認識環境,也讓他們更加貼近環境。

(圖:佳蓉老師分享自己製作的堆肥。)

(圖:體驗種菜。)

之後元鴻老師帶著大家體驗種菜,但並非種在土地上,而是有自己專屬的盆栽。但種菜並不簡單,事前元鴻老師準備了特別的土,這種土才有營養種出植物。也準備了「米糠」,鋪一層米糠在土的上方,可以保水,防止蒸發。同學們也可以選擇要種植不同種類的生菜或是萵苣和蔥,這些菜類等到期末長大後,便會用在實作課上,自己種的菜自己吃,完成從產地到菜桌的零距離。

(圖:事前元鴻準備了特別的土,這種土才有營養種出植物。)

(圖:種植可食盆栽。)

(圖:自己種菜,可食盆栽。)

(圖:合影於果然紅。)

農村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種植,但都市的人有什麼可能?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位在三民區的絲子老師家。絲子老師是第一社大的講師,社大平常就有屋頂菜圃的課程,教大家怎麼在自己家的屋頂種菜。隨著絲子老師一起走到屋頂上,印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蔬菜,以及各種植物,令人非常驚訝。絲子老師也介紹,在屋頂種菜的第一原則,種菜的載具要避免太重或漏水,否則會影響到建築本身,搭建的材料選了帆布等防水又比較輕的素材。另外要避免颱風的時候毀壞,因此再將圍牆增高,以避免風雨。絲子老師也逐一地介紹了他在屋頂所種植的植物,蔬菜的特性,讓同學和老師都有許多收穫。

(圖:前往屋頂菜圃。)

(圖:絲子老師介紹屋頂菜圃。)

(圖:絲子老師介紹屋頂菜圃。)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