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食農教育開步走,台中分會扮演大推手!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

文  張明純/主婦聯盟台中分會會長

圖:鎮平國小經過小朋友民主票選,以「開心農場」命名校園農場,並舉行揭牌儀式。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從2017年起啟動「106-108年度台中市校園食農教育總體計畫」,並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簽訂三年期的合作備忘錄,參與的學校第一年共計73所,占比超過市立國高中小學的五分之一,可說是台灣第一個以縣市政府層級,編列預算於校園推動食農教育的大型計畫,同時也開啟了第一個台灣公部門教育體系與民間NGO合作推動食農教育的模式。本會在此計畫中扮演強而有力的推手與協力角色。

    由於此計畫定調為「獎勵」而非「強制」計畫,也不以教育現場常見的評鑑方式檢核推動成效,反而吸引了第一線教師更多投入的熱忱,在過去一年中,看到了五種過往推動食農教育上的不同樣態:

1.主推教師專長多樣化:

    以往食農教育多半是營養師、午餐秘書推動,但去年看到有校長、總務主任、衛生組長、理化老師、自然老師、生物老師、特教老師、園藝教師、數學老師、家政老師........等等成為該校主推教師。

2.克服困難闢建菜園,創造「在校農事體驗」經驗:

即便水泥化土地,也可以克服限制搭設菜圃創造農事體驗經驗(霧峰國小提供)


    過往我們常見許多地狹人稠、水泥化嚴重的校園無法有農作體驗場域,但此計畫看到不少此類校園克服限制自建菜圃。有的在水泥地上以可移動之磚頭與防水布搭設菜圃,或於走廊水泥花圃中填土種菜,又或是闢建頂樓空中菜園,也有把過去視為「危險角落」的邊陲地帶,轉變成開心農場。

3.串接在地農事資源並建立網絡:

    因為計畫的推動,學校與當地友善環境農友合作的戶外農事體驗活動增加,有些學校開始與當地農會、四健會合作,並尋求食農教師資源。

4.嘗試融入不同科目的教學設計:

    除了搭配各年級與食農教育有關的教學單元之外,目前已看到有融入美術、語文(作文)、數學、科學實驗、家政課的教學活動設計。

清水國小食農教育成果發表會。(清水國小提供)

 

5.推動模式多元化,多元利用學生可參與時間:

    雖然推動食農教育於鄉村小校而言能有全校參與的優勢,但都會型大校也創造出以下幾種參與模式:包括在國中常見的以「社團」為推動方式,或邀請有興趣加入的班導師參與校園種植與堆肥製作,或是主推教師在自己教導的班級與科目中融入食農教育。利用的時間有早自習、班會、彈性綜合課程、家政課...等等,即便非正式課程時間,也能推動食農教育。

可貴的是,透過「106-108年度台中市校園食農教育總體計畫」提供的研習與培力學習課程,各校都以「友善環境」為前提開啟食農教育的推動執行,也陸續發現了學童因為食農教育的實施克服挑食問題、打破恐懼接觸泥土之障礙等案例。

    本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年,目前正進行第二年計畫的徵件,眾多第一年參與的學校不但仍想持續,還有不少新手學校也想加入。第一年的經驗分析,發現可以克服有心推動但遭遇同儕不認同、缺乏施作場域、擔心食農知能不足.....等困境,期望食農教育的推動,讓支持綠食育、環境永續的種子,結結實實地扎根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

 

環教資訊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