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氣候變遷會議開幕 凝聚減碳共識仍不易

您在這裡

作者
徐沛然(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


(11月27日,德班會議前夕,樂施會於會場附近海灘邊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各國政府正視氣候變遷問題)
 

第1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COP17)於11月28日於南非德班開幕,展開為期兩周的溫室氣體減量談判,由於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2009-2012)即將到期,關於後京都時期的國際減碳架構經過歷年在巴里島、哥本哈根、坎昆等多次談判,仍未能定案,是得本次會議內容至為關鍵。

此次COP17德班會議,原訂目標是在2020年以前,籌措1千億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給最可能受到氣候變遷打擊的國家。一般預料此次會議可就已開發國家的減碳期程,以及對開發中國家提供技術轉移與財務支持等部分多做討論。不過,不過由於近來的經濟動盪。遭遇財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以及美國為避免衝擊自身的經濟成長,能夠釋放多少善意仍有待觀察。

中國、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分佔全球前兩名,兩排碳大國的態度對談判影響舉足輕重,日、俄、加等國都已表態,除非上述兩國率先承諾,否則不會簽下新的協議。

在氣候變遷會議中,與會近200個國家中,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集團:工業先進國、大量排放碳的開發中國家、以及低度開發和小島國家。許多小島國家,受到全球暖化、海平面上昇的直接威脅。而低度開發的國家對於自然環境的依賴度高,且缺乏資源與能力去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問題。因此他們多半支持更嚴格的排碳標準,也要求工業先進國提供技術與資金援助。

十二月三號的海洋日(Oceans Day)會議中,格瑞那達(Grenada)駐聯合國大使,也是現任的小島嶼國家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主席狄希瑪.威廉斯(Dessima Williams)表示:對於小島國家人的民而言,「氣候變遷正將一個朋友和資源,轉變成一個敵人。(Climate change is turning a friend and a resource into an enemy.)」這指的就是海洋。「海洋就是我們的身分,是我們的認同。沒有海洋,我們就不是我們了。」

威廉斯繼續解釋,格瑞那達人民都靠海維生。氣候變遷對於小島人民的影響相當的巨大且全面,不管是海濱或是內陸的生態系統,都無法倖免;不論是食物或是經濟收入都因而縮減,嚴重的影響人民的生活水準。

而以中國、印度等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多半為了經濟發展的企圖,傾向較寬鬆的減碳標準。或者企圖以國民的人均排放量作為標準,以便爭取更多談判籌碼。而在工業先進國這邊,對於減碳的標準、期程,以及需要拿出多少資金部分,仍爭論不休。

雖然各國均體認到人類活動對於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但因各自所處的發展狀況不同,有著各自的盤算與利益。在這樣的狀況下,氣候變遷會議能否討論出具體可行的共識,並確實地執行減碳方案,以解救氣候變遷的危機?全世界都在看。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