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22年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計畫】

您在這裡

作者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專題演講】2022年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計畫

主講人|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主婦聯盟推動經驗累積

        從為社區婦女舉辦飲食與農業議題的講座開始,本會持續為不同族群量身規劃食農教育課程,包括親子、國小孩童、大學生、小資族,還有與社區合作都市農夫課程,每年有超過200場次的綠食育活動在各地展開。

        有鑑於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主婦聯盟在2011年提出「綠色飲食教育」,帶領民眾從飲食議題進而關心環境。為捲動更多人投入綠色飲食教育,主婦聯盟於2014年起推動《食農教育基本法》立法運動,2015年提出「綠色飲食生活圈」的理念,期許連結更多行動夥伴,讓飲食教育可以逐步改變食農生態,從飲食、農業、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支持,有個正向發展的助益。目標是串聯許多學校、社區、家長、消費者、生產者、廚工甚至企業彼此互動,並進行教育,擴大連結協力打造交流平台,建置便利使用工具。

        2016年,我們結合數位科技推出「綠色飲食生活圈」線上地圖,使民眾能透過網路尋找生活週遭的綠色飲食場域及參與找點行動。同年我們與婦女權益發展促進基金會合作推出低碳飲食手冊,讓民眾能直接獲得實踐低碳飲食之方法。

食農旅遊、採果樂以外,問題意識是甚麼?

        有了食育相關行動的經驗累積,我們認為食農教育不該止於體驗旅遊、採果樂,應該連結更多食農社群,如:都會社群、消費社群,甚至還有生產社群來建立網絡,進行問題溝通與對焦,發展出各種更友善系統作法,並且可持續推動,再加入治理的概念,進行台灣農業議題的橫向與直向的溝通與整合,找出在地解方,進而改變社會的價值跟生產環境的生態。

        上述一系列的行動執行,首先,需要從問題意識出發。食農教育是否能成為因應氣候變遷下缺電、缺水、缺糧,延續性的推展成為在地解方?食農教育是否能跳脫農事體驗活動?如何系統性的資源整合以達成永續農業目標?是我們最急待解決的問題意識。緣此,從綠食育到綠食圈的推展,我們認為該由教育的想像,把教育當成一個樞紐與開端,連結、影響到各領域,一起共善、共好、共同前進。

食農友善環境生態系建構

        綠食育到綠食圈的食農友善環境生態系建構,需要進行問題對焦、社會對話、協力治理、系統性行動等四面向的社會力推動的過程,我們的食農教育需要對應到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問題意識是重要的,需要有問題對焦過程,透過食農教育的推展,就是在進行社會對話,社會溝通,讓更多人可以理解與參與,也創造更多公私部門夥伴關係,促成協力合作或治理調適的各樣可能,最終形成系統性、延續性的行動或機制解決我們發現的問題。

        食農友善的生態系運作,有賴於系統間各角色相互協作,在此先盤點出建構過程可能利害關係人,如下圖:

       

        藉由盤點出的可能利害關係人,一同協力確認目前面臨的問題是甚麼?目前有的資源是甚麼?未來我們期待透過此計畫的推動,在台灣各地找出更適切的食農教育行動,成為我們的示範點,透過示範點在推動過程中,逐漸找出五個想進行溝通討論的利害關係人,由示範點主動規畫溝通模式,從社區端去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解方,讓這樣的過程逐漸成為改變我們食農環境的社會轉動力量。

《食農教育法》立法後的下一步?

      

        食農教育立法通過後的下一步,我們期待不是只是食農教育,而是能從教育開展到影響各領域一起共創、共善、共好,將我們的食農環境有更綿密的互動網絡,豐富生態圈中的溝通節點,共同建構綠色飲食生活圈。這樣的歷程需要社會力的轉動。

       

該如何驅動這樣的社會力產生?

食農教育法中第四條提出六大推動方針(見上圖),包含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引導各部會都可以從不同行動方針切入,但切入後並非定著一個方針,需要轉動,方針間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兩兩轉動,都可以帶出行動的力量,突破單一思維,產生新創意,形成更適切及調適的解方,才能讓社會力量轉動,解決與突破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找出更多利害關係人  建立更綿密的食農教育推動網絡

        現行食農教育推動的關係網絡參與者,有農林漁牧業者/團體、企業團體、志願團體、教育相關團體、個人、食品業者、地方政府、餐飲醫療團體等。彼此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橫向與直向的交流溝通會議、食農教育案例的傳播與效益擴散、需求人才的培力,也可以進行成效或影響分析等行動,擴大對話社群,也厚植團體間社會溝通的默契,進而鏈結不同部會食農教育計畫執行單位,進行產官學政策與執行的對話,逐漸深化食農教育推展的多元策略以及落實六大推動方針目標等,建立更綿密的食農教育推動網絡。

食農教育推動策略的思考向度-連結與治理

目前的推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面向來思考食農教育的推動策略,逐漸推展才能更接近《食農教育法》核心價值,未來的示範點,也要能回應這樣的期待。

A.連結-社會溝通與網絡建構

    盤點需要跟哪些利害關係人對話?

    -公部門的協力與相關資源如何促進社區社群串聯?

    -行動推展後續如何擴大社會影響力?

    -食農相關業務想跟哪些不同部會合作?

B.治理-突破機制與資源整合

   食農教育是否能成為氣候變遷下缺電缺水缺糧的解方?

   食農教育如何呼應淨零行動?

   促成跨部會合作,轉動公私協力聯結與政策治理調適社會力

   政策議題重疊,業務與資源如何進行盤點?

   如何串聯行動,避免重複動員?

 

計畫工作要項(20222023年)

        承接食農教育法與主婦聯盟綠色飲食生活圈推動欲達成目標,主婦聯盟正式啟動「綠色飲食生活圈食農教育示範計畫」,將計畫執行切分為四個部分依序進行:

A. 凝聚共識:舉辦兩場次工作坊(第一場教育界、第二場跨部會)

B. 徵選團隊:評選培訓營分區辦理、食農教育獎勵提案

C. 提案徵選:計畫評選分初審(書面選拔)及複審(面審報告)兩階段,依照地區選擇4-8個獎勵補助執行單位

D. 陪伴輔導:實地訪視、線上諮詢輔導、現場參訪驗收、找出示範點(與每個示範點一同找出五個利害關係人,規劃溝通模式),若議題和各部會有相關,也會邀請各部會,從在地出發,共同討論,找出問題的解方。

計畫效益與未來影響期待

        期待本計畫的推動可以達成第六次農業會議的結論:安全-健全農產品安全體系,促進優質農業生產與消費;幸福-完善農民經濟保障,打造宜業居新農村。擴大聯結讓食農教育觸及更多面向,形成綿密社會溝通生態圈。利用獎補助在地團體串連起產地和餐桌,讓農夫、專業廚師、小型食品加工業者、餐廳、社區組織,以至餐飲學校、大學烹飪社團、青創團隊能彼此看見和合作,成為在地推動綠食育活動及打造綠色飲食生活圈的重要合作夥伴。最終,讓消費力成為我國農業產業結轉型,與問題解方的支持與後盾。

 

環教資訊類別
相關的行動議題